基于融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工作改革
发表时间:2019-07-09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融媒体利用媒介作为载体,将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不同媒体中存在的共同点与差异性,通过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将其价值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具有“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资源通融”等特性的全新型媒体。

  在以往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把主流媒体中挖掘出的真实事例作为思政课的教学案例,有的教师将同行业教师长期整理出的“案例集”作为课堂中理论佐证的案例。然而,由于更新较为缓慢,这些案例难免会出现一些陈旧、不全面等问题。而随着融媒体的生成与推出,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还可将一些新闻热点话题随时随地呈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充分提高相关专业教师所获取教学事例的实效性。思政教师可以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真实案例,进而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素材。

  融媒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逐渐出现一些低头族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也会沉迷于游戏、网络聊天,这不仅严重降低学生学习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为班级管理工作增添难度。另一方面,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理念,与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理念无法有效融合,并产生一定的矛盾现象。主要体现在传统思政教学形式多是以满堂灌教学方法进行,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而融媒体教学理念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则作为教学辅导者,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要求较高。因此,这种新型教育形式对于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的思政教师来讲,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挑战。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融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平台作为拥有海量信息与先进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库,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数据。然而,由于目前网络平台的信息监管机制与信息筛选机制尚未完善,很多信息数据良莠不齐,有些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会对高校学生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若不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极有可能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如果高校思政工作仍以传统书面教育形式进行教学,不仅不利于融媒体环境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

  提升高校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需要。在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相关教师是教学主体,只按照自身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感受。而学生在思政教学课堂中通常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缺乏自身对相关知识的看法和理解,课堂上与教师互动较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在融媒体环境下,可以引导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感受与参与度,大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进而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效率。

  创新高校思政工作形式的需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工作也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提出新举措、新思路。然而,在这种趋势下,传统教学形式无法满足高校思政工作发展需要,需要创新发展形式。融媒体环境下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思政课教学当中,有利于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度。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改革路径

  创新教育方法与理念,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在融媒体环境中,转变高校思政工作理念,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将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转换为“引导式”教学方式,是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效率、确保思政工作能够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最好对策。[1]因此,为适应融媒体时代自由性、互动性等时代特征,高校思政教师必须积极行动,摒弃以往传统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更加高效的思政教育效果。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先充分明确融媒体环境对相关工作的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重视学生学习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其次,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相关教师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入挖掘与思政相符合的新闻事件与舆论热点,将其转换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中与学生讨论、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强化网络信息监管机制,营造健康网络环境。在当前网络信息繁杂的融媒体环境下,强化网络信息监管机制,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是保障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也是辅助高校思政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2]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时,应当重视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平台,构建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净化校园网络平台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职责。在此过程中,相关教师应与学校进行沟通,将实名制监管制度引入校园网站中。加强高校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明确高校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主动抵制网络中不良信息,培养高校学生绿色、健康、合理的网络行为。

  加强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开展中最为重要的实施者,其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水平与职业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思政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然而,许多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对于当前发展迅速的网络技术,并不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在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时,还应重视对思政教师网络技术的培训,在思政工作网络化发展的同时,促进思政教师网络专业水平全面提升。

  开展多样化思政教育活动,宣传思想道德精神。在融媒体环境中改革高校思政工作,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思政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具有丰富思想道德气息的校园环境中,进一步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意义,从而与教师共创文明校园。高校思政教师可开展与思政教育有关的活动,如辩论赛、专题征文、摄影作品展示活动等,在校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走访敬老院、革命英雄专访、公益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思政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余敬斌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王 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