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加强制度自信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续奋斗者
发表时间:2021-01-14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军号,也对高校提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好接续奋斗者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原因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大学要为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持续加强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与巨大优越性,坚定目标和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接续奋斗、立志成才。

  一、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制度自信教育要建立在对自己制度优势的充分认识和深切体会上。要引导学生全面学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发展成就和本质特征,在掌握原理基础上坚定信念信仰。

  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更不是强加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党的领导,不可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更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全面领导是以健全的政党组织体系为支撑的,自上而下具有严密而广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这是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基础。没有健全的政党组织体系,就难言强大的政党组织力,也难言强大的政党领导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的领导优势、政党组织优势是相辅相成的。

  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价值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至上”作为基本立场和原则,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获得了最大多数人民的拥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源,成为我国国家制度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在。

  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民主集中制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有力法宝。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国家机构组织运作的根本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将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既有丰富的民主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又能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防止和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事业能否发展兴旺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能够得到坚持有密切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党中央鲜明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党上下才能团结一心、步调一致,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此外,党中央各项决策,注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有效汇聚民意民智,择善而从,从而作出科学决策。正是由于民主集中制贯穿整个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国家制度,才使得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政党组织体系能够集中统一、有效运作。

  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优势的活力所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解决中国的具体实际,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实践得出的成功经验。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引,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基础,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地解决香港、澳门主权问题,为实现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制度方案。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永葆优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制度自信教育的最好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特别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越性的最好证明。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成功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考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强大战斗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更是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谋划,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仅从2020年1月25日开始到3月25日短短62天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连续召开8次会议,平均不到8天召开一次,专题研究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实践再次证明,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领导力是最关键的条件,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坚持全国一盘棋。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提出“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总要求,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中央及时作出“一省包一市”的决策部署,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和武汉的防控工作;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统一组织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前线,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这些都生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提出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人类社会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指明路径、坚定信心、注入动力,有力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作为,也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分享防控经验和诊疗方案,积极参与疫苗研发等国际合作,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这既是我们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之治”为全球治理提供的重要经验。

  三、在学习“四史”中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如何建立、建设、治理好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始终的一个重大课题。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无产阶级政党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和推进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使社会主义彰显了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和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就要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师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通过学习“四史”,正确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制度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增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王 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