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
发表时间:2019-09-06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行动纲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任务。

  立德树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孔子曰:“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周易》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自古以来,历代先贤都将修心立德放在首位,建构了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高校是我国整体教育序列的最后一环,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主阵地。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中心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是当代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

  恪守德育为先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认识和看待德才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以德励才、以德成才,促进德与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教育方式

  当前在校大学生大多为 “网络新生代”,生活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成长于多元思潮冲击和博弈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可塑性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方式,深挖时代感强的鲜活内容,用身边人身边事把事实讲清、把道理讲实、把理论讲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创新教育载体,解决网络缺思想、思想难入网等问题,帮助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里辨明方向、廓清迷雾,找到真知、自信前行。

  坚持党管高校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最根本的特征与办学优势。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科化、学理化,帮助青年大学生把准人生方向,把握时代脉搏,踏准时代节拍,走对人生道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保障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坚强堡垒。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抓手。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在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培养什么人”的关键。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起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现实困惑和具体难题,关注学生的诉求,回应学生的关切,帮助学生化解矛盾摆脱困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让校园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运用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采取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办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透彻,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清楚,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鲜活、可感可亲。

  关键在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党政一把手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着力破解“课程育人”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难题。要按“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配齐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一样关心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成长,让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重点在机制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才能扶正滋养大学生的“拔节孕穗期”。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立德树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三位一体”推进,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以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为依托,构建全程、全方位、立体化的全课程育人体系,落实人员应聘、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综合评价、专项岗位聘任考核、职称评审中的思想政治要求,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把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把教学育人与科研育人相结合,把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把文化育人与心理育人相结合,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作者系黄山学院党委副书记 胡家俊)

责任编辑:王 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