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的实践对新时期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9-08-13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成立于1938年4月,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在短短七年半的办学时间里,培养出了穆青、贺敬之、冯牧等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他们走出延安,把革命文艺的火种洒向全国,并在各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中坚力量。鲁艺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的“摇篮”。新时代,鲁艺作为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依然凌空照耀着当今艺术院校的师生奋力前行,散发着鼓舞、温暖、向上的力量。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回望鲁艺的峥嵘岁月,鲁艺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已经开始积极地实践探索。

  与党同心,培养文化精兵

  1.因党立校,牢记使命。毛泽东同志在初到延安时,就萌发了建立“一武一文”两支军队的设想。武是工农兵,总司令是朱德;文是文艺工作者,总司令是鲁迅。毛泽东同志提出: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一支愚蠢的军队,是无法战胜敌人的。他曾在诗中称赞战地作家丁玲: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这不仅寄托着毛泽东对丁玲的殷切期望,也透露出毛泽东在苏区稳定后,渴望凝聚一支文化大军的紧迫心情。

  1938年2月,毛泽东同志领衔,与周恩来等7人共同发布鲁艺《创立缘起》。文中提出: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和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失的力量。因之,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也是刻不容缓的工作。我们决定创立这所艺术学院,并且以已故的中国最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命名。这不仅是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我们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

  1938年4月,鲁艺成立,制定了“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的教学方针,并将党赋予的使命融入校歌:“我们是艺术工作者,我们是抗日战士,艺术是我们的武器,为苏维尔而战斗,为打倒帝国主义,为争取中国解放独立,奋斗到底……”,时刻激励鲁艺师生的抗日斗志。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虽然两次文艺座谈会相隔87年,但文艺的作用和地位没有削弱,更加重要。新时代的艺术院校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的文艺精英。

  2.党的关怀,激励师生。鲁艺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同月,毛泽东同志在鲁艺再次提出:“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1938年,出于对文学艺术家的爱护,中共中央决定,鲁艺整体从延安北门外迁至桥儿沟教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制定了正规化和专门化的教育方针及实施方案。1940年6月,朱德同志在纪念鲁艺成立2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希望文化人要习惯过集体的生活,不要做渺小的个人,应当学习军事,要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走进高校,与学生座谈,回复学生信函,亲切关怀青年成长,竭诚服务青年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殷切厚望。艺术院校应当及时地把党的关怀和希望传递到青年一代,引导他们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文艺报国,救亡图存。党的亲切关怀,给了鲁艺师生巨大的动力,他们自觉地开展艺术学习和创作,主动冲上前线,投入战斗。战争虽然残酷,但鲁艺师生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成为真正的文艺战士。

  鲁艺最先实施“三三制”学制,即首先在学校学习3个月,再到前线实习3个月,最后回学校学习3个月。在此期间,鲁艺4个专业的师生都曾到前线体验生活,甚至参加战斗。

  大型歌剧《白毛女》在创作和演出过程中,深深影响着主创人员的思想和情感,影响着他们的创作道路,也深刻地影响着解放区的历史进程。《白毛女》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对广大群众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发挥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以刻画惯匪为主题的多幕歌剧《周子山》,大大提高了干部群众的觉悟,配合了当时的扫匪斗争。

  小歌剧《两个胡子》,在东北地区土匪经常出没的村子演出,现场就有人坦白交代,并力劝亲人脱离匪窝回家。小秧歌剧《李二小参军》,台上演出,台下就有青年报名参军。歌曲《二小放牛郎》,令敌军士兵触景生情,思念家乡和爹娘,缴枪投降。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新时期的文艺青年,肩负着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艺术院校必须带领青年学生不断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丰富的现代生活,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汲取养分,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时代担当,全方位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

  与民同乐,培养人民艺术家

  1.走进群众,走向“大鲁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第六天,毛泽东同志专门来到鲁艺演讲。他要求师生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大鲁艺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要重视民间的粗浅的艺术形式,比如快板、民歌、黑板报等,经过文艺家的加工提高,这种群众文艺将会变成参天大树。

  在文艺为群众服务的道路上,鲁艺迈出了第一步。为了响应“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的号召,以田芳、江丰为正副队长的鲁艺宣传队成立了。1942年春天,安波、马可、刘炽等人组成的音乐小组深入陇东、米脂一带搜集民歌,4个月里采集民歌400多首。

  习近平同志强调:“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新时期,艺术院校更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放下手机、放下电脑、走出课堂、走出宿舍、走出自我狭小的空间,走进人民生活的广阔天地,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2.联系群众,虚心当学生。1942春节,正是传统戏剧表演的大好时机。粗犷、豪放,具有鲜明地方风格的陕北秧歌,引起了鲁艺师生的关注,他们专门把桥儿沟闹秧歌的头行人请来教秧歌。鲁艺学员王大化把农民劳动模范马丕恩父女的故事改为秧歌剧《兄妹开荒》。为做到逼真可信,演员们扛起镢头上山,边开荒边排练。这台仅有两百多字的小戏轰动了整个边区。秧歌队走到哪里,老百姓就跟到哪里。小小秧歌剧,凝聚万众心。

  鲁艺工作团在采风演出过程中,与群众同吃同住,放下艺术家的架子,帮助农民劳作,结下鱼水深情。深刻变化着的农村现实生活,给师生提供了丰厚而鲜活的创作素材。在排演《周子山》时,剧情很干瘪,人物没有细节,性格不突出。通过邀请地下党老同志指点,增加了安排哨岗和约定暗号的情节,革命斗争的气氛立即呈现出来。剧目荣获边区的甲等奖。

  鲁艺美术系第三期学员古元,毕业后到延安县川口区碾庄乡实习,担任乡政府文书。工作之余,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他每刻完一幅,都要拓印好多张送给乡亲们提意见,摒弃了西方阴阳脸的画法,采用中国年画的技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与当时的文艺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提出了“虚心向人民学习”的要求,“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新时期艺术院校,必须引导学生敢下苦功,经历刻骨铭心的体验,有了血肉相连的感情交融,有了亲近大地的匍匐与谛听,有了对于人民音容笑貌的细腻记忆与欣赏,写出来的人、生活、情感,才能突破局限、充满真情。

  3.化身群众,作人民艺术家。1943年春节,延安南门外广场有近百个宣传队在广场上亮相演出。鲁艺把新创作出来的《大秧歌》《拥军花鼓》等节目搬上露天广场的舞台,群众争相观看,拍手叫好。小秧歌剧《兄妹开荒》哥哥的扮演者王大化声音纯净,扮演妹妹的李波声音嘹亮、动作活泼,成为延安人民心目中的明星。

  鲁艺教员马可在陕北下乡时听到农民李有源在山中放声歌唱《骑白马》,迫不及待地记下这首歌的词谱,经过整理修改,一首《东方红》唱出了群众的心声,迅速从陕北唱遍解放区,唱遍全中国。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文艺家要有一个立场的改变,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转变到无产阶级的立场,转变的过程要经过痛苦地磨练。鲁艺师生正是自觉地践行着座谈会讲话精神,扎根西北高原的深厚沃土之中,与劳动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同他们水乳交融,心心相印,成为了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与时俱进,培养文艺先锋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育人的全过程。

  1.因事而化,以理服人。1942年春节,鲁艺的蔡若虹、华君武和《解放日报》编辑张鳄在军人俱乐部举办小型漫画展,部分作品对延安存在的某些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评。参观者蜂拥而至,甚至连俱乐部的门也都给挤破了,引起了轰动。毛泽东同志观看画展几天后,召集3人到杨家岭谈话,语重心长地指出,漫画要注重全局,不能对人们的缺点冷眼旁观,应该多加鼓励。一是不能把群众的缺点夸大了,片面了;二是全民族抗日的时候,画这些东西不合时宜。华君武对主席坦诚的开导心悦诚服。

  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也伴生很多新问题。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因事而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开学生的思想迷惑,既要旗帜鲜明,又要方法得当。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关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平等讨论,循序渐进,积极引导学生往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凝聚和激励广大学生共同前进。

  2.因时而进,善于创新。鲁艺教员马可,带领文艺战士们来到哈尔滨钢铁厂,和工人们一起加入热火朝天的生产中。他从工厂墙报的一篇短文受到启发,修改歌词,填上曲谱,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成为工人迈向新中国时唱出的第一声高昂的战歌。

  新时代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因时而进,必须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自觉把个人的艺术梦融入中国梦,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文艺先锋。

  3.因势而新,积极作为。1945年,中共中央决定把鲁艺以文艺工作团的形式组织起来,开赴东北前线。欢送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东北虽然紧张,但是必争之地,你们到那里去,要办学校,争取青年,把延安精神带到那边去。

  鲁艺师生穿越茫茫草原和白山黑水,步行3000余里到达哈尔滨,演出《白毛女》,抛撒新文艺的种子,很多东北青年围着剧团报名学戏。工作团趁热打铁,在佳木斯成立鲁艺,招收新学员,壮大党的文艺队伍。

  新时期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因势而新,必须主动占领互网络新阵地、掌握话语权,创新方法,把传统工作优势同信息技术紧密融合,形成网上网下的合力。

  以苦为乐,培养艺苑新人

  1.艺无止境,勤学励志。鲁艺初期的图书馆,只有四千册图书,文艺类图书占到三分之二。一本文学名著的预约借阅者常常有一二十人之多,甚至要等上几个月才能借到书。面对困难,文学系学员想出了抄书的办法。从抄录诗歌、散文,到抄录小说,非常认真。在鲁艺,每人对自己的借书证犹如党证一样神圣。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在攀登艺术的高峰上,没有捷径。鲁艺的前辈为新时期的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青年学生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方可放飞青春梦想,谱写人生华章!

  2.自己动手,从无到有。鲁艺师生亲自动手挖窑洞,学员住在石窑洞,教员住在土窑洞。在冬天结冰的时候,学员用从前方阵地捡来炮弹壳,做成冰刀,用枕头护腰,练习溜冰。音乐系缺乏乐器,师生动手制作各种土造乐器,打击乐是饭盆,用箱子、瓢、羊肠、铜丝造大提琴。简陋的条件,不但没有影响他们学习和创作的热情,反而转化成师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现在,国家富强起来了,“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的“过时论”在一些青年学生中传播。新时期,艺术院校必须教育青年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追求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明确青春的意义在于奋斗和奉献。

  3.青春如诗,岁月如歌。在延安最困难的时期,师生干吃馒头,没有菜,却吃得津津有味,戏称锅巴为“列宁饼干”。女学员经过小小改动与装饰的八路军服,成为延安城的“时装”。她们明眸闪闪,红唇绽放,秀发轻舞飞扬,在英姿飒爽之间,唱着豪迈的歌儿,穿过岁月的光影,留下一串串美丽的印迹。夏日的黄昏,一队队抗大学员从成立走出来,队伍沐浴在夕阳中,歌声和哨声传得很远,这动人的场景深深地感染了河边散步的鲁艺学员郑律成和莫邪,于是一部激情之作《延安颂》诞生了,迅速唱遍了苏区。虽然生活很苦,但精神上自由。毛泽东同志称赞师生是“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新时期,艺术院校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投身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以独特的视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真善美,创作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引导人们求真、崇善、向美,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回望延安,信念不老;回望鲁艺,初心不改。鲁艺师生贴近生活的感悟,最终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他们那些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最终给历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鲁艺永远是一座精神宝藏,留给后人无尽的启示,传承和发扬鲁艺优良传统,让鲁艺精神焕发出勃勃生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是新时期艺术院校争创一流的历史借鉴。(作者:陈红祥 解 眉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责任编辑:王 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