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国企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发表时间:2019-01-09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新的历史方位,还为新时代的青年发展吹响时不我待、奋发进取的号角。“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国有企业而言,青年人才是企业竞争发展中的生力军,青年人才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的青年人才队伍不能有效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年龄结构断档、青年人才流失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一、用好青年人才培养“指挥棒”

  坚持党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要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团委、工会等部门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青年人才工作格局,把好青年人才工作政治方向,大力营造青年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上得去的良好环境,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和氛围,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坚持价值导向。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引导青年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觉参与、支持企业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使命感,深挖青年人才在提质增效、安全生产、创新创效等各项工作中的潜力和优势,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为青年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引导他们在助力企业发展的主战场、坚持改革创新的最前沿、保障安全生产的第一线建功立业。

  坚持团建助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政治优势,积极开展“号、手、岗”等创建活动,为广大青年提供实践锻炼舞台。选拔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有群众基础、思维活跃的青年人才作为团的干部,促进上下交流、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切实做好团干部转岗输送工作,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二、筑牢青年人才培养“奠基石”

  健全青年人才选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吸引更多高层次青年人才进入企业,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全面、作风过硬的青年人才队伍。要突出改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结构等,重点加强从事专业工作及具有高等学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优秀青年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青年人才选用机制。

  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岗位职级体系为基础,能力评价、业绩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突出青年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和改进青年人才考核评价方式,进一步细化评估标准,规范评估程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人才的机制,积极引导青年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通过竞赛评价和发现青年人才。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途径与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重点项目的带头人、承担管理重任的青年干部,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树立青年员工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导向,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进一步营造做事有底线、干事有遵循、遇事有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对青年在改革创新、履职担当、推动发展过程中,勤勉尽责、作风正派、未谋私利,但因非主观故意出现偏差失误,且符合相关情形和条件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正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同时对存在过失或失误的干部,抓早抓小,加强日常管理,及时纠偏纠错,区分不同情形,实施分类处置。

  三、建好青年人才培养“新模式”

  构建青年人才培训体系。建立需求导向的培训计划,推进岗位培训体系建设,针对管理、技术操作、党务工作等不同岗位,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各类青年员工的教育培训。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统一建立讲师队伍,提高讲师的授课水平和积极性。设计内部培训课程,组织内部讲师、专业公司及相关单位、部门开发课程。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系统内部已形成的优势,构建党建基地、劳模工作室、廉政教育基地等内训基地。

  丰富青年人才培训形式。要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训多元化需求,采取内培、外培、企校联合等多种形式培养人才。甄选优质培训机构及外部讲师长期合作,逐步形成外部讲师资源库,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培训需求。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提升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创建网络培训学院,通过网络微信、专题学习网站、看书听书平台等,全力推进网上学习资源共享,使青年人才培训形式更加多样,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加强青年人才实践锻炼。推动不同业务板块的人才交流,使具有复合型能力素质的青年人才得到充分锻炼。加大“上挂下派”力度,有计划地选派缺乏基层经历的青年干部到市场前沿、重点项目轮岗,选调基层年轻干部进行挂职或任职。实施跨地区交流锻炼,突出艰苦地区,兼顾发达区域,着力新开领域,补足空白区域,解决“干部本地化、长期一地化”的问题。建立人才交流激励机制,优先提拔主动交流轮换至重点建设项目、艰苦边远地区的青年人才,提拔有长期一线工作经历的业务开拓人才。

  四、搭好青年人才培养“软平台”

  教研平台。采用“党委搭台、总支建设、支部落实”的思路,为青年员工搭建资源共享“教研平台”,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加大青年员工的培训力度,使技术骨干尽快成长起来,形成“人才磁场”,吸引更多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参与到“教”与“研”中来,为保障安全、管理创新、技术改进等工作提供经验与智力支持。

  项目平台。要对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创新项目管理整体考虑、一并规划,全力打造“项目平台”。围绕各部门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确立项目课题,通过让后备梯队人员主导相关项目工作,以实际工作历练促进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同时通过工作实践案例汇报检验其培养成果。“项目平台”既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平台,也是建设优秀创新团队的平台,更是推出管理后备人才的平台。

  示范平台。各级党团组织要大力选树优秀党员尖兵和有代表性的先进团队,以点带面,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员工向典型看齐,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并积极吸收优秀青年人才到党组织中来,紧密围绕在党团组织周围,为搞好企业的中心工作,实现跨越性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活动平台。“活动平台”是以各类竞赛、岗位比武、主题活动、文体活动为依托的建设平台,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的氛围,达到通过活动发现人才、锻炼人才的良好效果。如在基层开展“我当一周班组长”的活动,由青年员工轮流兼任一周的班组长,通过计划布置日常工作、处理突发性事件、解决工作难题等,使每名青年员工都能够对班组工作有整体性把握,在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同时,对班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推动班组工作迈上新台阶。(作者:张新月,系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责任编辑:杨 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