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表时间:2020-05-11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坚持在理论传播的内容和手段上下功夫,打好“阵地建设+内容建设”组合拳,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安源落地生根,成为凝聚民心的重要武器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源泉。

  靠前设置阵地,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2018年,安源区率先在江西省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1个,实现了从区一级到村(社区)一级的全覆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整合区域内已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村祠堂、廉政广场等场所,在田间地头、百姓身边开展宣讲,实现了全覆盖、无盲区、零距离,达到了“时时宣讲、处处宣讲、事事宣讲、人人听讲”的效果,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2019年,安源区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在孔原故居、高自立故居等红色遗址开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讲好安源本土的历史人物和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宣讲中不断弘扬和传承。

  壮大宣讲队伍,打造样样精通“理论宣讲轻骑兵”

  2019年,安源区在各镇街委和各部门遴选了20名理论功底和学历水平较高的年轻干部组建了“安源好声音”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吸纳十九大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党员领导干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行业领军人、致富带头人等各类先进典型代表作为客座嘉宾,不断盘活现有志愿者队伍和基层文艺队伍的力量。段华胜“禁毒戒毒宣讲团”、陈淑兰“爱心妈妈帮教团”、刘乐萍“留守儿童关爱团”、章世惠“困境妇女儿童帮扶团”、白源“草根宣讲团”、凤凰“雏鹰宣讲队”以及青山朱迪如“邻里盆栽课”、刘庚伟“夕阳书法班”、邓启芬“金曲教学”等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涌现并常态化开展服务,通过宣讲队伍的多样化实现了宣讲主题的多元化。

  丰富宣讲内容,说好群众喜闻乐见交心话

  坚持“五单制”(组织列单、群众点单、站所派单、义工接单、群众评单)特色宣讲模式,让党员群众结合自身需求和爱好“点菜”,通过“送理论、送政策、送文化、送文明、送幸福”文明实践五送活动,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作风建设、节能环保、农技科普、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主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学出了收获感、学出了满足感、学出了幸福感,有效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19年端午节,安源区高坑镇裴家村开展“欢聚端午粽飘香 感恩奋进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安源融媒体中心对活动进行立体化手机直播,吸引了7万多人次参与互动。国庆节期间,安源区凤凰街北桥外社区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邀请辖区内的“金婚”夫妇同拍结婚纪念照,畅谈70年来祖国的发展,“小家”与“大家”共襄盛举,得到了社区居民们纷纷“点赞”。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安源大讲堂”集中学习,让党的最新理论走深走心走实。

  创新宣讲方式,满足新形势下理论宣讲需求

  打破固有理念束缚,让宣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坚持以现场宣讲为主,全区1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每月至少3次的频率开展理论宣讲,保障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频率和密度。坚持以网络宣讲为辅,利用“安源融媒”APP和“安源发布”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开设“e·讲习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课堂”等专题专栏,将优质的理论宣讲课搬上网络,打破了宣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坚持以文艺宣讲为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兴办读书社、书画社、京剧社、舞蹈队、文艺俱乐部,结合送戏下乡文艺演出,围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廉洁萍乡建设等主题,将新理论新思想编排成歌曲、小品、春锣等艺术作品进行巡演,让群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加深对新理论、新思想的理解。2019年,共开展文艺宣讲200余场,仅国庆节前夕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大宣讲单场就吸引了上千名群众参加。(作者系萍乡市安源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郭建斌)

责任编辑:王 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