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化思维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凤县答卷”
发表时间:2019-11-13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陕西省凤县古称“凤州”,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人口11万。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全县上下总动员,凝聚共识促发展,试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交出了一份各级充分肯定、社会广泛好评、群众普遍欢迎的“凤县答卷”。

  答考卷

  试题一:怎么干?——确立“三四五六”系统化建设总思路。面对一项全新的探索性试点工作,到底该怎么干,如何让新思想在地广人稀的山区县落地生根?凤县把系统思维、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作为先手棋,在专题调研、外出取经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中心、所站建设标准》等“1+10”配套文件,提出“三四五六”系统化建设总思路,引领全县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把握“三”个原则。即:把握一个核心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基本思路(资源大整合,指标减量化,活动接地气,工作有保障)、一个关键因素(各级一把手思想上心、工作上手)。二是实施“四”大工程。即:“新思想进万家”“新风尚润城乡”“新文化在身边”“新形象树品牌”工程。如实施的“新思想进万家”工程,以“新思想·我来讲”、镇村“大叫板”“凤语广播”“微风习语”微信学习等“十大主题活动”为抓手,探索出一套全媒介、全方位、全时段宣讲模式。三是搭建“五”个平台。即:坚持资源大整合、工作大融合的原则,由相关部门分别搭建理论宣讲、教育体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卫生健康平台,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四是坚持“六”力联动。即:上级精心指导给力,省市领导多次到凤县实地调研、把脉开方,面对面指导凤县试点工作;三级书记协同发力,县镇村三级书记分别担任中心、所、站的“一把手”,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良好格局;人员队伍配备得力,市编办批复成立县文明实践工作站,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6名编制;专项资金保障有力,县财政预算500万元,争取中宣部支持100万元、省委宣传部和文明办128.5万元;督查考核双向助力,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坚持一手抓督查、一手抓考核,推动试点工作常态长效开展;树立典型凝聚合力,隆重举办“第八届感动凤县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累计表彰道德模范56名、最美志愿者30名、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个,开设专栏连载先进事迹,凝聚强大合力。

  试题二:谁来干?——搭建“十百千万”菜单式服务新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谁来干”,如何让志愿者自觉自愿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当中来?凤县立足县情实际,着眼群众需求,积极搭建“十百千万”菜单式志愿服务载体。一是制定“十”大文明实践主题菜单。采取下发调查问卷、网上勾选投票的方式,设置22类调查选项,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10个必选菜单(新思想润心田、好政策暖民心、红色文化代代传、羌歌羌舞火起来、送欢乐进万家、农技培训到田间、全民健身见行动、法律一点通、新风新习新凤县、生态文明好家园)和6个自选菜单(大道理小故事、爱心护蕾行动、健康守护、手拉手、文明劝导、情暖夕阳红),按点单、接单、埋单的流程规范运行。二是建设“百”个文明实践活动场所。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一体化集成打造的思路,率先在全省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市首家挂牌成立融媒体中心,研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和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开发“爱凤县”手机APP客户端,采取触摸屏搭载软件、三屏一声、县镇村联动、视频回传的方式,实现县中心—部门—各镇—村(社区)互动,按照“五有”“五统一”(有固定场所、有专人管理、有制度机制、有氛围营造、有效果展示;统一标志牌、统一LOGO标识、统一主题目标、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调配使用)标准,建成9个镇、66个村、4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5个实践广场、7个实践基地、23个实践点。三是开展“千”场主题实践活动。按照“每次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场场受欢迎”的要求,每年至少开展1000场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次。先后组织策划中央媒体聚焦“七彩凤县”“七彩凤县·丝路放歌”全国散文书法摄影获奖作品展、“‘五心’孝亲敬老、春节情暖夕阳”“凤县年·中国年”“网上祭英烈”、慈孝集体生日会、贫困少年“微心愿”认领、“双扶讲评会”、脱贫故事会、千名少年诵读弟子规、国学操展演、“七色光义卖助困”等主题活动,有几项活动通过直播后点击量达3万余人次。留凤关镇“日行一善、道德储蓄、践行文明、德润乡村”、县文广局“文艺轻骑兵”、县工会志愿服务大队“爱心驿站”、县民政局志愿服务大队“慈孝集体生日会”、酒奠沟村“流动幸福院”、长滩坝村“爱心衣站”等一批文明实践活动,深受群众喜爱,逐渐形成品牌。四是组建“万”名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四级志愿服务网络,设1个总队、37个大队、61个中队、212个分队,培育志愿者11902名,聘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传习师50名、县级宣讲员100名,提供了人才支撑。

  试题三:如何保障?——建立“365”联动式工作新机制。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激发志愿者、有效发动群众参与、有效推动志愿服务持久深入开展?凤县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建立“365”联动式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一年365天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一是推行“3”种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点单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基层群众、县委政府、省市部门3种点单模式,采取“点单、派单、接单、埋单、评单”流程规范运行,让文明实践更聚人气、更接地气、更有底气。二是创新“6”种形式。编印《时代新声》《古羌新韵》《故道新风》《富民新策》4套宣讲教材,采取“堂屋炕头宣政策,院坝里面讲故事,田间地头传技艺,乡村舞台唱梦想,板凳会上议家风,建好家园强产业”6种形式,用群众能听懂、能看懂、能领悟的语言和教材进行宣讲。三是完善“5”项制度。镇村主体责任制。采取“镇村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以镇村为主体,策划设计实践活动项目,做到农村哪里有需要,部门就跟进到哪里。星级志愿管理制。出台《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个人、项目)评选表彰奖励办法》,用足体制内志愿者,用好城乡社会志愿者,用活县外志愿者,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第一二季度表彰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25个。群众参与积分制。对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应用“学习强国”平台实行积分制管理,年度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商品。社会力量共建制。鼓励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引进宝鸡上善公益援助中心为平木小学44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捐赠过冬衣物及生活学习用品,吸引西安交大、西安邮电学院等8所高校志愿者到凤县参加暑期文明实践活动,为试点工作注入活力和动力。活动常态保障制。把文明实践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采取“财政拿一些,向上争一些,社会捐一些”的办法,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破难题

  面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凤县千方百计想办法,大胆探索、积极破题,初步解决了一些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为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实践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是坚持双融合原则,有效破解资源整合难的问题。出台《“双融合”指导意见》,以资源大融合、工作大融合为目标,整合县级部门、镇村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根据需要统一调配使用,把文明实践工作与重点工作相融合,做到同向发力、互促共赢,实现有形与无形阵地相贯通、线上与线下功能相叠加的互动联动效应。

  二是完善礼遇嘉许办法,有效破解志愿者发动难的问题。出台《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对志愿者实行星级认证嘉许制度,落实星级志愿者免费体检、免费乘坐公交、免费电视宽带、爱心超市兑换商品等礼遇政策,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

  三是实行群众参与积分制,有效破解群众组织难的问题。积极探索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积分制管理办法,可优先评选为优秀党员、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荣誉称号,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四是围绕两个突出问题,有效破解活动常态开展难的问题。面对试点中遇到的“工作谁来干”“没钱怎么办”等问题,抽调4名科级领导和6名干部,成立4个工作组,专门从事此项工作,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把试点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最大限度利用部门出台的政策,积极争取省市部门项目资金,解决了有钱干事的问题。

  见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使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大平台”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连心桥”。

  一是推动了新思想多元化传播。紧扣“宣讲传唱议强”六字要义,组建一批5-6人志愿小分队、2-3人志愿小组,深入田间地头、自然村庄开展“微宣讲”,用家乡话面对面、交流式、访谈式宣传新思想、宣讲好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入户宣传覆盖率达97%以上;利用班车、公交车开通“新思想直通车”,在各级党政机关、镇村社区定期开展同唱国歌、同升国旗、同放喇叭活动,实现新思想传播在自然村落、村民小组全覆盖。

  二是推动了乡村振兴快速化发展。依托实践所站,开展“烟头垃圾不落地·文明凤县更美丽”“文明实践·美颜家园”“我爱我家” “双扶讲评会”、脱贫故事会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东河桥、永生、兴隆场等村志愿者服务时长达1200余小时;刘家庄村72岁党员志愿者柏尚敏,帮助11户贫困户发展林麝养殖增收致富。东庄村贫困户李申泰,在志愿者帮扶下实现脱贫,冒雨义务清理路边杂草和落石,服务乡邻。

  三是推动了文明新风大众化普及。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置“好人榜”“红黑榜”“善行义举榜”、励志墙等,涌现出“带着养母出嫁,30年无怨无悔照顾7位老人”的好媳妇苗秀萍、“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大孝子孟过房等一大批好人典型。留凤关村等实践站为群众提供集体婚礼、集体寿诞等特色服务项目,举办的首场婚礼节省17000多元。

  四是推动了社会稳定和谐化进程。通过开展多姿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群众经常能看到穿红马甲的“服务员”,实现了由看着志愿者干到跟着志愿干、抢着跟志愿者干的明显转变。守望平安志愿服务大队启动“6995”平安互助入户工程,20至30人组成一个网格,如遇紧急情况拨打电话,组内群众便会赶来援助。在宝汉、太凤高速公路建设中,镇村干部既当“组织者”又当“志愿者”,既当“调解员”又当“宣讲员”,使一件件难事、扯皮事迎刃而解。全县平安建设知晓率、政法队伍满意率和扫黑除恶知晓率位居全市第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五是推动了文化生活丰富化开展。定期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广场舞”等活动,创作《带着养母出嫁》《致富花开》等微电影21部,以“陕西好人”孟过房为典型,编排小品“兄弟分家”、快板“数来宝”等一批文艺作品,组织“文艺轻骑兵”深入偏远乡村,找块空地就演,放开嗓子就唱,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 中共凤县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