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以艺通心,讲好中国故事
发表时间:2022-04-29来源:人民日报

  在排练现场,只要国歌响起,所有人都会齐刷刷地站起来,这是刻入心灵深处的自觉,每个人都在一点一滴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是鼓舞更是鞭策,现在回想起来,仍令我心潮澎湃。对我所从事的舞蹈艺术来说,尤为需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上刻苦钻研、精心打磨。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我带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节目《冬残奥圆舞曲》,真切感受到舞台上的精彩离不开舞台下的苦功夫。残疾人演员们不仅要克服体力上的辛苦,还要扛下精神的压力。从去年11月到北京冬残奥会开幕,甚至在春节假期里,演员们都没有回家休息。在节目中,演员需要通过旋转椅子完成动作。如何控制好旋转,椅子和人怎样协调一致,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也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刚开始练习时,演员身上到处都是被椅子硌出来的淤青和伤痕,很多演员睡觉时都会疼醒。后来我们在模拟场地排练,那是三个训练场中空间最大、最寒冷的场馆。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演员们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一练就是一整晚。为了演好《冬残奥圆舞曲》,大家通常是从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时间表中经常出现“拉晚”二字。“拉晚”就是不确定结束时间,最晚一次练到了凌晨。几个月排练下来,演员们的舞鞋都磨破了,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大家互相打气、互相鼓励,希望能为全世界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当天,所有残疾人演员都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昂扬的状态站在舞台上。当五星红旗从舞台上冉冉升起,演员们用手语动情“演唱”国歌。这是残奥会历史上第一次用手语“演唱”国歌,在排练时,我也特别注意对细节的把控。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深知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我们一遍又一遍练习,不断打磨动作和表情。在排练现场,只要国歌响起,所有演员、工作人员都会齐刷刷地站起来,听障演员也随之站起行注目礼。这是刻入心灵深处的自觉,每个人都在一点一滴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从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表演《千手观音》,到2006年都灵冬奥运会担任火炬手,再到2008年北京残奥会表演、2018年平昌冬奥会接旗,如今,我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走过18年的参与奥运之路。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让我特别难忘的是残健融合理念得到了充分展现。大学生和残疾人演员共同完成一项项表演,他们推着轮椅、搀扶盲人,和残疾人融为一体。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渴望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发展。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又向世界传递出“平等、参与、共享”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 

  在本届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8枚金牌、61枚奖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整个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残疾人朋友也非常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经常到国外进行艺术交流和演出。每一次演出结束,团里的演员都会自觉地把化妆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已经成为一种默契。每个人都知道,到国外演出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记得有一次到国外演出,供电设施突然出现故障,剧院里一片黑暗,所有舞台设备都停止了工作。但观众都没有离开,还是希望能够欣赏完最后一个节目。正在为难之际,盲人演员主动请缨,他们走到舞台前面,伴随旋律的缓缓流淌,唱起了歌曲。在台下,观众们把手电筒打开,亮光闪烁,一眼望去,仿佛星海。艺术的魅力让每个人都沉浸在感动中。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多年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访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和平艺术家”。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邰丽华 作者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记者任飞帆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刘 鲲鹏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