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舟曲行】舟曲:两个隧道背后的故事
在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重建中,在省道313线舟曲老城区至峰迭新区一标、三标项目上都规划了一个隧道,一个是由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锁儿头隧道,另一个是由吉林长城路桥集团承建的咀疙瘩隧道。 经过建设者们不懈的努力,11月14日,咀疙瘩隧道率先贯通,锁儿头隧道也已掘进420米,将于年底贯通。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在每一个隧道的建设背后,都隐藏着一些动人的故事。 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的锁儿头隧道,全线长641米,因为进口场地受限,不具备进洞条件,只能选择从出口端进洞。而出口端地质条件复杂、地形狭小,洞路基要下挖10米,右侧又紧靠着锁儿头水电站的引水渠,路堑开挖线距离水渠不足3米,水渠里的流水面还高出路基设计标高8米,开挖稍有不当,就会引起决堤。 而比这更为困难的是,隧道施工需要穿越74米浅埋的段块碎石土堆积体。由于地质结构松散,胶结力低,整体性差,偏压严重,洞口设计22米长的管棚38根,但是管棚成孔和顶管作业难度大,采用传统钻机,管棚施工质量和顶管作业都无法满足要求,还极易给洞内作业埋下安全隐患。 项目经理李昌文请教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进洞技术方案,堆积体浅埋段安全进洞和掘进技术困难被攻克。 面对洞口管棚难题,路桥集团领导当机立断,筹集800多万资金购置了甘肃建筑市场首台意大利原装进口多功能全液压履带式水平钻机,不仅有效解决了管棚施工难题,还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在隧道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责任编辑:卢 阳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