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山东潍坊做好文明实践“融文章” 破旧俗立新风
发表时间:2022-04-06来源:潍坊文明网

  山东潍坊诸城市石桥子镇西院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群众的文艺阵地、学习课堂,每月还有一场移风易俗研判会。每逢开会,社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以及村民们齐聚一堂,围绕破旧俗、立新风、查摆问题解决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婚丧旧俗改革。

  如今,在潍坊,像西院社区这样“一站多能”的文明实践站越来越多,学堂、会堂、食堂、舞台等功能兼具,“融文章”越做越精彩。

昌乐县红河镇韩家集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村史馆

  抓住“关键少数” 倡树文明新风

  以前,在诸城石桥子镇农村,哪家“逢大事”,一场丧葬下来少说也得七八千元。现在,这个费用降到了三千多元。这是因为规矩变了。

  传统的三日葬缩短成了两日葬,从前的亲属披麻戴孝改为佩戴小白花,以前的吹吹打打变成了灵车奏哀乐……这些规矩,写在了村规民约里。在实践中,社区党委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抓住“关键少数”,强化示范引领。有人带头做,有约大家守,逐渐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

  在昌乐县朱刘街道东圈村,陈规旧俗在破,文明新风在立。村里的村规民约得到修订完善,红白理事会成员、流程、要求等全部上墙公示,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扬。好婆婆、好儿媳评选定期举办,“四德榜”里的身边榜样越来越醒目。新时代文明,正在潜移默化中浸入每一位村民的血脉。

高密市“百姓学堂”办到群众家门口(资料图)

  传播文明理念 强化多重功能

  破旧俗立新风,只是潍坊大地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功能之一,为了更好、更快、更系统地传播文明理念,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因需定位,不断丰富、强化基层所站的功能。

  在高密,基层所站里设有一个个“百姓学堂”。阚家镇松兴屯村农民孙洪山说:“在这里,能听党史故事、学政策法规、悟邻里关系、学农业技术……用咱土话讲,讲的都是咱身边的事、关心的事,送来的服务都是咱最需要的。”2021年以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百姓学堂”,是他最常去的地方。学堂吸引人,是因为当地聚合了教育、妇联、文教等资源。

  在寿光,实践站里有一所所“幸福食堂”。村里的老人每顿饭仅花1元钱,就能吃上丰富的“营养餐”。而餐前“半小时宣讲”、健康查体等活动,更暖了老人的心。6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汇聚了社会爱心的力量。

  发挥阵地优势 注重根本改变

  遍布乡村的文明实践所站,因“一站多能”形成了复合效应。截至2021年底,潍坊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文明实践所152个、文明实践站6962个,基本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扎根乡村的文明实践阵地,不仅是群众学习提升的“充电站”、娱乐休闲的好场所,也成了说事议事的大会厅、凝心聚力的大平台。

  2021年潍坊市文明实践工作也交出了生动的成绩单:开展百姓巡讲等理论宣讲活动310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146.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650多个;培育“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等市级以上志愿服务项目446个……

  成绩单的背后,是对“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坚持。无论是创新“红色课堂”“板凳议事”,还是完善“精准点单”“时间银行”,潍坊市文明实践工作都盯紧了群众所思所盼,也因此,农民的精神面貌在根本上悄然改变,投身乡村振兴的精气神越来越足。(农村大众报)

责任编辑:王 春艳 杨学静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