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山东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将幸福“种”进群众心坎里
发表时间:2021-03-01来源:金乡县新闻中心

  新春佳节期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主题系列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力量下沉,将志愿服务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为城乡百姓送去一个个新春大礼包,把幸福“种”在群众心坎上,把文明新风传递到千家万户,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寒冬送温暖 情系困难群众

  春节前夕,有一群红色的身影活跃在村子里、敬老院内,那一件件“红马甲”在萧瑟的冬天里显得格外耀眼又暖心。这是金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全县志愿者发出积极参加新春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后,来自全县的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响应的写照。“最近身体怎么样?天气冷,要注意保暖。”来自县卫健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来到8个帮扶的联系村,与284户计生困难家庭的群众聊家常、嘘寒问暖,同时送上春节生活用品。金乡县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也在此次新春关爱行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为贫困“两癌”患病妇女和困境儿童们送物资、送关爱、送服务,先后发放爱心款物合计15.6万元,帮扶400余人。

  志愿者的力量汇聚成一股暖流在金乡大地蔓延开,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递过“接力棒”,精准摸排,挂点帮扶,树立确保不漏一人的工作态度,将一批批生活用品送到群众手上,传递温暖与力量。

  全面宣传 筑牢安全防线

  

  文明环保之花的绽放远比烟花更灿烂。春节期间,金乡县生态环境局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绿水青山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全县6个城市社区开展烟花爆竹禁燃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社区内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布置展板、发放倡议书等,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带头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选择电子爆竹、喜庆音乐、鲜花等低碳环保方式过春节。在开展宣传的同时,还设置了烟花爆竹置换点,居民可将家中留存的烟花爆竹拿到置换点,根据烟花爆竹的价值大小,对应兑换围裙、环保书包、口罩等日常生活用品,不仅保障了公共安全和环境质量,还降低了群众的损失。贴心的宣传和置换用品活动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

  自入冬以来,尤其临近年关时段,金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如蒲公英一般飞入千家万户,特别是鳏寡孤独、留守儿童、精准扶贫户等重点群众家中,提醒村民注意用气、用电、用火安全,讲解如何预防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及急救常识,确保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们用热心和爱心为群众筑牢安全防线。

  青春抗疫 守护平安春节

  “您好,我是疫情防控志愿者,现在需要对入村的外来车辆进行登记,请您配合。”“我来帮您做核酸登记,需要您提供一些信息。”这是金乡县胡集镇金店村大学生王惠杰自寒假返乡后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据王慧杰介绍,她是一名大二学生,放假回家隔离完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参加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防疫志愿服务,除了每天与村实践站的志愿者们一起在值守点登记外来车辆,还为全村800多人做了核酸登记,假期的防疫值守很辛苦,但在她看来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课和回报社会的机会。

  进入1月份后,随着春节返乡人流量增加,各村疫情防控工作量加大,金乡共青团县委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鼓励返乡大学生参与实践站疫情防控工作,全县420名返乡大学生们积极响应,报名加入到村实践站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队伍,全力配合村庄值守、排查隔离、核酸检测、数据统计等疫情防控工作,用青春和担当为村民的健康守住第一道防线。

  文艺+云宣讲 线上欢乐过大年

  点开金乡县鱼山街道官方微信公众号,2月5日发布的一段琴书小品《崔口村的喜事多》让人过了一把戏瘾,表演者是金乡蒜都宣讲团成员、琴书艺术家刘士福老师,该作品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歌颂了崔口村人不甘贫困、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精神,既反映出“十三五”以来以崔口村为代表的农村发展成就,又勾勒出“十四五”背景下农村的发展蓝图和崭新面貌,语言诙谐,表演精彩,贴近群众生活,引人入胜。

  这正是金乡县春节期间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开展线上“云宣讲”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春节期间,金乡县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积极挑选百余名优秀文艺宣讲员志愿者组建蒜都宣讲团,结合各自本土特色,创作形式各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通过视频录制在多种媒体平台发布,突破疫情当前的线下服务局限,积极满足群众居家文化生活需求,切实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共发布线上文艺宣讲作品100余个。

  此外,金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旅惠民专业服务队也在春节期间依托线上云直播平台,围绕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非遗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为群众献上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引领群众在“线上”享浓浓年味儿。云直播从2月4日至2月26日每天下午2点定时展播、展示戏曲、曲艺以及我县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等内容,截止目前累计访问达7万余人次。(周丽静)

责任编辑:贺 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