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山东寿光: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在产业链上
发表时间:2020-11-14来源:文明潍坊

  面对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如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8年以来,山东全省各级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因地制宜,创新方式,积极传播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到哪里。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强化整体谋划,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寿光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在产业链上,这是当地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的创新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场农家的“赶集上店”,怎样由购买油盐酱醋变成热议家国大事?

  一个村办技术互助体,如何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助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鲁中北部的沿海小城,又凭什么“牵”出4000多支志愿服务队造福身边群众?

  问题的答案,就是寿光群众津津乐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他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在了产业链上。

  紧密结合文明实践大讲堂建设、志愿服务、媒体融合;创新实施“整村授信”支农新模式;成立全国首家蔬菜合作社联合会……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寿光城乡联动、全民参与,2019年以来共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10000多场次,参与干部群众、志愿者等近50万人次。潜移默化中,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畅通。

  寿光,一场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激荡人心。

传统道德志愿服务队在文明大集上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

  以走在前列为目标 强化整体谋划

  11月初,深秋时节。孙家集街道银杏广场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正开展得火热。这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重要任务。

  之前宣讲团为在哪里宣讲犯了愁:设在街道办?村民人人忙生产,很难齐整整地被召到街道上听宣讲,而且受文化水平所限,单纯的念文件式的宣讲,大家热情度不高。

  怎么办?

  破题,就从街道驻地张家寨子村的大集开始。结合每5天村民都会前来赶集的特点,他们把宣讲点设在了张家寨子村的银杏公园。“银杏树有600多年了,村民有事没事都喜欢到树下坐坐。”街道文化站站长赵美玲介绍。

  一时间,孙家集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热闹了,扩编宣讲团队,邀请市级专家、吸纳街道干部、村干部和有威望的村民、种棚能手、文艺骨干等,经培训后,到大集上开讲。

  效果好不好?

  11月11日,正逢张家寨子村大集。银杏树旁的文明实践大舞台和健身娱乐广场上,菜农之家艺术团、群雁文化传播中心的成员正在排练节目。孙家集街道党工委书记、第一宣讲员游国永调研到此,顺势停下,从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性,到会议公报和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一一讲给大家听,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孙家集街道的发展目标和措施。惊喜很快出现:闲聊、看节目的农民陆续加入,很快聚起了200多人。

  “现在天气还算暖和,天冷了,宣讲就会移到树西侧的文明大讲堂内。”赵美玲介绍,文明实践所的钥匙就在农民手里,什么时候想来都可以。

  站所暖身,思想暖心。于是,这种宣讲方式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文明大集”。

  “‘文明大集’很受群众欢迎,不用出工破日,还消除了集中学习式宣讲的被动感。”赵美玲说。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到哪里,这正是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制度设计的理念。

  寿光建立市、镇(街道)和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三级架构,目前已建成1个中心、1026处基层文明实践所(站)等文明实践平台,村村设立文明实践大讲堂,把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和田间地头;同时组建“庄户剧团”1200多支,投用村史馆、民俗馆等村级文化场馆150多处,建成广播喇叭村村响系统,开发“文明实践寿光云平台”和“寿光云”App,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志愿服务队进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以志愿服务为抓手 调动各方力量

  “志愿”,是寿光新时代文明实践最有温度、最有价值体验、最有道德情感的热词。在文明实践过程中,人们还创造性地让其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

  10月28日,洛城街道黄家庄村村民黄春平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老师们,看看丝瓜得了啥病?”不一会儿,村科普教育志愿服务队的队员黄海玲回复:丝瓜叶片或毛细根局部受损,提前预防蔓枯。

  “现在,村民遇到了难题,就在群里说说,村里的志愿者就会主动给予解答。”村党支部书记黄春海自豪地说。黄家庄村275户中180户种大棚,但村民种植水平参差不齐,产量、收入相差悬殊,影响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从2018年底,村里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希望把村民组织起来,组成文明实践互助体,利用市镇两级专家和村级志愿服务队的技术优势,解决村民在耕种产销等环节的问题。起初,应者寥寥,多数人选择观望。

  破冰,关键看措施。

  黄家庄村创新实践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按照理论武装、科技知识、环境卫生等9大类需求,细化为23项指标,按照服务时长、次数赋予基础分值;确定了志愿积分兑换规则和标准。每月15日,村民可到实践站兑换生活用品或生产资料。“我们还从积分高的志愿者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黄春海说,目前已有5人成为培养对象。

  “既帮了别人,又实惠了自己!”村民们看在眼里,心有触动。原来只有5个志愿队、50名志愿者,现在达到了9支、189人。

  “有了技术志愿服务队,俺们村的种植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村民陈希磊介绍说,长茄、黄瓜从7月15日定植到9月上市,一直产到来年6月底,种一季可以卖9个月,茄子、黄瓜等的亩产都能达到2万斤以上。

  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寿光近50万农民。

  寿光组织市、镇、村三级农业专家、种菜能手组建“菜农之家”“蔬菜协会”等志愿服务团队,向群众无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000多元;开展线上培训,建成山东(寿光)农村干部学院、蔬菜视频云校等平台,开发“棚管家”小程序,开设技术微课堂,录播专题指导节目16期、短视频30个,开通蔬菜生产热线,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以“两委”成员、乡土人才等为骨干,村村成立了3支以上志愿小队,开展义务巡逻、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崔岭西村开展文明信用创评。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开展实践活动

  当黄家庄村的文明实践互助体如火如荼推进时,12公里外的稻田镇正潜心于另一项实践——创新实施“整村授信”支农新模式,让农民信用变资本。

  崔岭西村“两委”办公大院门口的一面墙非常吸引眼球:上面一排排的村民姓名后,跟着数量不等的红五星。这是村里评选的文明信用户。崔岭西村226户,除了两户高龄老人外,其余224户全部获得授信。

  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蔬菜大棚数量超过20万个。菜农新建、改造大棚,种植、收运等均需投入大量资金。

  为此,寿光市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由寿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地方金融监管局等7部门联合制定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实施方案》。工程以“文明信用户”评定为核心,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对评为“文明信用户”的村民,可发放无抵押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并享受利率优惠和增加授信额度等政策。

  “我孝敬老人、遵纪守法、征信良好,还是村里的种植示范户,通过评定成为AAA级文明信用户。

  信用贷款额度从15万元提升至50万元,贷款利率还能享受优惠。”村民崔江元说。他家种了3个蔬菜大棚,当他想扩大种植规模为资金发愁时,“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送来了福音。

  寿光农商银行董事长韩奎成告诉记者:“截至6月末,寿光市已在全市975个村庄开展了整村授信,建档覆盖率达99.19%。通过验收村庄达888个,建档17.7万户,建档覆盖率达99.8%,已正式签约8.9万户,授信120.4亿元。”

  以“文明信用户”评定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创新实施整村授信,创新金融产品,破解了“无抵押、贷款难、贷款贵”等瓶颈,促进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电力彩虹志愿服务队在文明大集上开展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宣传。

  满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是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前,寿光市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3110家。其中,果蔬类合作社总数达到2128家,涉及农户9.8万户,带动周边农户14万户。

  今年9月26日,寿光市蔬菜合作社联合会成立,为全国首家蔬菜专业类合作社联合会。联合会由本地107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抱团发展,共同发力,实现技术服务、农资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检测、注册品牌、包装销售等六个统一,全面提升了“寿光蔬菜”品质,为下一步推广“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联合会秘书长杨晋介绍,联合会对于区域农业发展将起到突出引领作用,通过进行蔬菜产业全链条技术引进与推广,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示范引领,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推动寿光蔬菜转型升级和“寿光模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0多家“国字号”种子科研院所均扎根寿光,当地种子研发经营企业达到433家,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6亿株。寿光被业界公认为世界五大蔬菜“种业硅谷”之一。

  寿光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高度融合,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深度契合,既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又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党委政府一呼百应,全市风清气正,心齐气顺,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省政府通报的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考核中位列第一名。

  2019年11月份开始,寿光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在569公里的战线上,打响了总投资67.45亿元的水利大会战,实施了弥河、丹河、小清河、东西张僧河等16条河流治理工程,工程总土方量3731万方,桥梁205座、涵闸241个、泵站47个,治理大棚易涝区14.5万亩,成为该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惠及群众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2020年7月22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到寿光市调研防汛工作时给予充分肯定,并现场安排在全省推广寿光市的先进工作经验。

  “通过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内涵,我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到了产业链上,可以创造文明实践带来的GDP!”寿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福亮自信地说。

责任编辑:贺 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