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移风易俗气象新 文明新风润天长
发表时间:2020-08-16来源:天长文明实践

  “过去是‘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儿卖’,一年好几十场人情吃喝真的让人‘吃不消’。如今好了,收到的请柬少多了。大伙不比排场比贡献,不比阔气比公益,这样一来,家家开心,户户拍手。”提到今年乡村推行的移风易俗这件大事,年逾古稀的天长市石梁镇石街社区居民胡克叶高兴地说。

  “天长是远近闻名的美食之乡。其实作为餐饮经营业主,我们也并不希望顾客动辄铺张浪费、大操大办,造成餐桌上的浪费。今年推行移风易俗,我们很赞成。现在已经有不少餐厅酒店及时转变经营思路,主打亲友小型聚会服务牌,推出了一批经济实惠型菜谱。”天长市餐饮商会负责人杨彬说。

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近年来,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安徽天长市积极发动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充分利用移风易俗这根杠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减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它事不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新风,加大整治力度、坚决抵制陈规陋习,取得了明显成效。

移风易俗宣讲活动

  抓宣传引导,凝聚思想共识,推动移风易俗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2020年,天长市组织动员近6000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利用流动宣传车、文化宣传墙、小喇叭、锣鼓宣传小分队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仅2020年1-6月份,全市各地累计开展移风易俗街头宣传活动900多次,发放公开信倡议书宣传单35.4万份,出动流动宣传车4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8000多人次,受教育群众51.2万人次。各镇(街)还积极选树典型引领新风尚,组建宣讲团,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让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2020年上半年,全市已经组织开展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农家院落故事会”“板凳故事会”“一刻钟宣讲”2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2.6万人。“我们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利用了三句半、打快板、小品等形式,展现各地农村推动移风易俗的典型事迹和鲜活经验,效果很好。”天长市文化志愿者联合会会长茆春明说。

文化志愿者在乡村以打快板形式宣传移风易俗

  抓属地管理,各镇(街)和村(社区)社充分履行职责,积极作为,发挥主体监督职能,推进工作落实。全市170多个村(社区)建立“一会一队一约”工作机制(“一会”即村(社区)红白理事会,一队即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小分队,“一约”即村(社区)红白喜事公约。)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它事不办”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抓备案报告,建立台帐。从制度层面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做到及时报告,勤俭节约。按照规定,天长全体村(居)民操办婚丧事需要到村(居)红白理事会报备,填写申报备案表,写清楚事由、就餐人数和桌数等,由村红白理事会审批后执行。各地将移风易俗纳入年度“文明户”评选重要依据。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操办婚丧事到日常居住地所在村(居)红白理事会报备的同时,还要到纪检部门申报备案。红白喜事备案报告制度建立以来成效显著,广大党员群众在红白喜事操办中自觉遵守报告、承诺和备案制度,自觉接受村红白理事会的指导和监督。

  抓部门联动,逐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职能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强大合力,实现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全覆盖。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市移风易俗办公室作为主管部门,负责牵头抓总、指导监督、督导考核等工作。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城管、统战、文旅等部门分工协作,通过采取八大领域的专项治理,有效协调并真正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市场监管局仅在2020年5月就摸排出10家棺木非法生产经营户,并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这次行动在当地引起很大影响,群众纷纷称赞:软硬结合推进移风易俗的做法十分有效。

  抓建章立制,把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坚持下去。天长市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围绕事前报备、事中监管、事后“曝光”等关键环节。建立移风易俗联席会议机制、上下联动机制、联合执法机制、常态巡查机制以及严格追责机制,把规矩立起来、把市场管起来,更把常态长效建起来。

  经过多方努力,天长市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带来了党风正,民风淳,人情少,负担轻。仅以铜城镇为例,2020年上半年办丧平均费用由7万元降低到1.5万元,治丧天数由5天减至3天,丧宴由平均40桌减至10桌。单方婚宴由平均20桌减至13桌。半年节约大量社会资金。“别的不讲,光是每桌喜宴的标准就降低了100元左右。经济实惠的喜宴消费理念逐步为大家所接受。”提到这半年多来的变化,天长市铜城镇党委宣传委员陈善良深有感触地说。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深化了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文明乡风民风舞起来,动起来,美起来。( 李 濂)

责任编辑:梁 海燕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