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上海静安:在“大考”中展现“文明实践”的魅力
发表时间:2020-04-04来源:静安报

  今年1月,上海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揭牌,新时代文明实践“静安样本”落下了有力的第一笔。在全区建立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实现文明实践地域全覆盖、组织全覆盖,人群全覆盖;丰富文明实践项目和活动,不断激发文明实践的新活力和生命力……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考题”,让静安人振奋之余,更多了一份善作善成,让文明实践行稳致远的责任与担当。

  正当我们凝聚力量,开始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静安样本”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节奏。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等不得、更拖不得,静安该如何发力,守护家园,守护生活的城市?答案只有一个:把疫情当成一块文明实践工作的“试金石”,在“应考”中体现静安的速度、力度和温度!

  在“大考”中注重统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魂,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静安区吹响“总动员”的号角,静安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第一时间统筹协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下发《关于在打赢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通知》,广泛发动和凝聚各部、委、办、局,各街道(镇),区属重点企业党组织力量,集结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1月25日起,团区委、青艾、幸福驿站、弘益青年公益等多家社会组织即在网上积极发动,广泛招募组织社会志愿者奔赴抗疫一线;专业社会公益组织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挺身而出,提供专业的应急志愿服务;1月27日,区委组织部向全区党员发出倡议,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把抗击疫情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以最大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努力决战决胜疫情防控阻击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发动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防疫宣传、环境整治、秩序维护、心理疏导、文明倡导等志愿服务工作。

  “作为党员,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党员干部就是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静安广大党员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广大党员始终坚持人员排查走在前、应急处置冲在前、文明示范做在前,勇挑急难险重的任务,迅速成为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铁路上海站地区管委办党组成立3个防控口岸工作组临时党支部,6个工作组组长全部由党员干部担任,实行全员上岗、全天候无缝交接的工作模式,牢牢守住上海陆路“北大门”;静安区集中隔离观察点启用三天后,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形成强大的党建凝聚力和战斗力;仅用两个小时,首批48名来自全区各委办局、街镇的党员完成集结,成为静安区机场驻点值守专车专人接送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工作的第一批“冲锋队员”,开始24小时全天候轮班坚守入境“第一关”;区属医疗机构的白衣战士们纷纷写下《请战书》,请求冲上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用专业所学挽救患者生命,齐力战胜病魔;在街镇社区,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守望相助、看家护院,筑牢铜墙铁壁;在楼宇园区,党组织全面动员、共克时艰,做好疫情防控和楼宇企业复工材料审核……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大党员忘记了自己也有父母需要照护、有孩子需要陪伴、有爱人需要关心,只记得“我是一名党员”。他们在前线英勇奋战的姿态,是共产党人最美的形象,“守住阵地、绝不退缩”,是共产党人最有力的宣言。

  在志愿中提升服务

  1月25日,静安区文明办在微信平台首发招募贴《抗击疫情,静安招募志愿者预报名》。1月29日,再次发出《倡议书》,公开所有志愿服务中心联系人联系方式,畅通志愿者报名渠道。面对凶猛的疫情,静安区严阵以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迅速招募组织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与疫情竞速。

  在疫情防控最紧要的关头,数以百计的静安志愿者,每天24小时驻守在铁路上海站东南出口、西南出口、西北出口三个点,指导出站旅客填写健康云APP,有序测温出站、协助转运体温测量异常人员。他们众志成城,凭着“没有大家,哪里来小家,让我们并肩作战,一起守住我们的城!”的坚定信念,集结起强大的志愿力量,在沪上陆路北大门筑起牢固的“安全结界”,守护城市安全“生命线”。据悉,自1月29日以来,有1600位志愿者支援铁路上海站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志愿服务累计11660人次。其中,市、区机关发动机关、事业、企业志愿者及公安民警、医护人员等共63家单位1053人,社会招募志愿者547人。

  社区同样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全区14个街镇,每天发动2500名以上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家门口防护、值守,做好口罩预约登记、防疫宣传、上门排查、健康监测、日常巡逻、药房秩序维护、环境整治、卫生消毒等志愿服务,涌动在社区里的暖流汇聚成强大的志愿力量,为社区居民撑起一堵社区安全防护墙,让大家感受到温暖,感觉到安心。

  居住着41个不同国籍,300多位“老外”的静安四季苑,被称为“小小联合国”。3月2日,从日本探亲回来的外籍人士刚踏进四季苑家门放下行李,南京西路街道泰兴居民区工作人员朱宇翔就按响了他家的门铃。“你好,你们刚从日本回来,按照目前的规定,需要居家隔离14天。”听见朱宇翔一口流利的日语,原本还有一丝紧张的外籍人士露出了微笑。在了解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类问题和返沪居家医学观察的注意事项后,这位外籍人士欣然签字,并承诺一定配合政策,做好全家的居家隔离工作。

  在社区,和朱宇翔一样,具有较好外语口语水平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被亲切地称为“社区翻译官”。地处不夜城地区的卓悦居居民区,是一个有多国居民居住的涉外小区。为了解决社区干部和外籍居民之间的“沟通难”问题,天目西路街道联合社区共建单位组建起一支15人的翻译志愿者队伍,其中不仅有英语、日语、韩语等较为常见的语种,还涉及意大利语、芬兰语、瑞典语等小语种,协助开展外籍人员信息排摸、沟通解释、随访等工作。

  不仅是社区志愿者开启“全球服务”模式,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同样身兼“医护”“翻译”两职。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流调,缓解“洋居民”的紧张情绪;特别制作英、韩、日、法、意大利等多国语言的“翻译小卡片”,告知需居家隔离工作内容和防疫指导;全家总动员,2小时内制作三种语言的《防疫流调外国人简要对话手册》……奔忙在居民区的白袍战士用逆行的身影,为居住在静安每一位外籍人士提供无差别的疫情防控服务,将“静安温度”送进他们心里。

  在实践中倡导新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折射出的文明之光不仅照亮了战“疫”之路,更引领着健康生活的新风尚。志愿精神的传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固化、文明健康素质的提升,这些都将成为推进城区精细化管理的新抓手。

  思想引领,公勺公筷新风尚。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外,公勺公筷也成为了健康新食尚。静安区首批143家餐饮单位积极响应,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四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服务员主动引导和提示用餐客人使用公筷公勺,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临汾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也积极倡导“公勺公筷”行动:开展连续1个月的线上和线下同步宣传,线上七日答题赛吸引2000多人次参加;向街道辖区内120多家餐饮企业、38个小区发放“公勺公筷”“文明餐桌”宣传海报;制作外卖打包盒、荷包餐巾纸、宣传台卡等约5000份“公勺公筷”文创制品,提供给文明餐厅、文明家庭等,实现宣传全覆盖、“公勺公筷”内容都知晓,让“节俭用餐、文明用餐”处处可见、人人可见。

  静安区文明办也积极推动“文明餐桌”进家庭,倡导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汤一勺”,带动更多亲朋好友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推广使用公筷公勺,让更多的人能够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习惯,做用餐有礼的文明市民。

  心理疏导,社会治理新方式。肆虐的病魔不仅侵害病患的身体健康,同样也冲击着市民的心理防线。静安区积极行动,面向居民、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不同群体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通过设立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开通心理咨询微信号、在微信公众号发送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内容的推文、研发“心情温度计”小程序等方式,帮助市民缓解心理“不适”。静安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一方面积极推动各校心理教师参与心理抗疫的宣传疏导工作,另一方面调整志愿者值守热线电话的模式。静安区心灵导航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多家心理服务类社会组织,纷纷开通免费热线,接受个案心理疏导,缓解公众及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焦虑情绪。彭浦新村街道组建社区心理援助危机干预工作小组,随时为居民、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提供心理健康疏导、危机干预服务,帮助他们“减压”。在抗疫的洪流中,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们找到打开心中郁结的“钥匙”,用积极的心态扫去情绪“雾霾”。

  科普宣传,科学生活新理念。“宅”家多日,身与心的健康都不能放松。静安区科协在“静安科协”“静安微科普”两个区科协微信公众号上,集中发布权威疫病防控信息和科学知识相关信息18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科普工作,宣传普及疫情防护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上海静安”客户端,自1月31日起,开设疫情防控科普宣传专题,截至目前,已推送相关科学抗“疫”内容超过300条。区内各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也在社区医生、运动教练等组成的专业团队指导下,积极开展居家健康线上活动。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铁路博物馆、上海市中医医院等区内各科普基地也纷纷“触电”,用多种方式加大疫病科普宣传。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线上动员青少年,在家中用鼠标、钢笔、画笔来写写、画画、说说,赞一赞站在抗疫前线的英雄,说一说疫情防控时期的那一份份感动,聊一聊预防疾病的科普小常识。

  公益暖城,文明城区新温度。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公益的暖流涌动在城区的各个角落,让文明的温暖直抵人心。来自大益服务社的司机志愿者担任运送发热旅客的高危工作,市红十字会、区社会医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守护关口一线,区属国有企业、文明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大昌行、光明乳业等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为志愿者提供多元物资保障。不论是医护人员、基层民警,还是文明志愿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静安战“疫”一线最可敬的“英雄”。截至2月28日,共有1万多名静安志愿者奔赴防疫一线,累计服务时长达34.5万小时。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严洪、12355心理疏导志愿者王慧、个体经营者俞迎春等多位志愿者入选市文明办开展的“致敬!最美守护者”公益形象展示系列活动,向更多人传递城市的温暖。

  为了表达感谢和敬意,新湖集团还将20万株郁金香以公益派送的形式,送到每一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手中。美丽的郁金香不仅带来了“第一眼春天”和城市重焕生机的希望,更让文明之花在静安绽放出更美的容颜。(邢蓓琳)

责任编辑:梁 海燕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