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山西河津疾控中心志愿者:“党员不上,谁上?!”
发表时间:2020-02-10来源:河津风采

  新冠肺炎呼啸而来,疾控中心工作者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负重前行,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疫情当前“疾控人从未迟到,疾控人也永不会离席!”的诺言。  

  消杀出奇兵 

  “怕,怎么能不怕呢。我们也是人,但你是党员,你是疾控人,这时你不上,谁上!”17年前,山西运城河津市疾控中心抗击非典火线入党的消杀队员吴黎明说。

  “共产党员就要冲锋在前!非典都经历了,这次我们一定又能扛过!”17年后,防控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吴黎明这样说。

  55岁的吴黎明现任疾控中心综合卫生科科长,年过半百的他每天身背几十斤药桶到每个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居家进行1到2次的消毒,从1月22日至今不分昼夜,走村入户,上下楼梯,腿脚肿痛,防护服、护目镜下常常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累了就在办公室趴会儿,随时待命,从不叫苦。

  这是一群消杀队员,他们穿着防护服,背着喷雾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逆风前行,战斗在防控疫情的最前沿。

  接到命令,紧急集合,穿好防护服,配好消毒液,背起近50斤的消杀设备,出发。到达地点,了解情况,防疫宣传,打开消毒通道,入户消毒,他们全身密闭,负重操作。

  43岁的张冲杰是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打响后,他主动要求去一线,承担最重最累最危险的消杀工作,他身单力薄,每天身背几十斤药桶步行到山区,对病毒密切接触者居家进行1到2次的消毒,有时候赶上封路,他得中途走路前往,一趟就得5、6个小时,他用实际行动彰显着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疾控中心副主任周雪娥接到指挥部疫情报告后,负责全市的消杀和培训指导、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的她第一时间投入到防控疫情第一线。

  周雪娥上有84岁不能自理的婆婆,下有不满6个月的孙子,疫情爆发以来,她毅然决然舍小家为大家,投入到抗击疫情战斗中。回家后还得给婆婆喂药喂水,擦洗换衣,倒屎倒尿,从1月22日至今没有看过孩子们一眼,因为她从一线回来,以防万一把自己与家人隔离,身心的疲惫,内心的酸楚只能默默承受。

  河津市疾控中心的消杀队就是这样一群人。“悄悄地我来了”,完成消杀,带走了百姓的担心;“悄悄地我走了”,不留下一丝消毒空白,换来的是百姓的放心。

  风中流调忙

  疾控中心还有这样一群流调队员,他们走在疫情的最前线,走巷入户,调查和掌握每一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分布情况,统计数字,核实信息,为防止疫情蔓延提供有效的措施,他们24小时密切监视疫情动态,有疫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不分昼夜,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前往疫源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早一分钟的规范调查,就能早一点让疑似病人或者密切接触者接受治疗和隔离,就能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进一步传播。

  

  在前线工作最吃紧的时候,疾控科科长郝淑琴的母亲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她匆匆看了母亲一眼,又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做为女儿,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这种心痛只能让她在防护服、护目镜里默默流泪。

  今年57岁的疾控中心副主任薛国平负责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1月22日,河津市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薛国平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随后立即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摸排,整夜完成了对全部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管理工作。第二天早上7点,他匆匆吃了口方便面,又投入到工作中去。连续十几个昼夜,薛国平和同事们日夜奔波,共追踪排查病毒接触者300多名,撰写流行病学报告38篇,而从现场调查到形成流调报告,要花费几个小时,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

  薛国平的母亲患有脑梗后遗症,今年已经87岁了,生活不能自理。为了防工作,他至今都没能顾上看望老母亲一面,只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给弟弟打了个电话,拜托他照看母亲。为了人民的健康,他责无旁贷担当起抗击疫情的使命。

  正是疾控人一次次迅速出击,一次次正确地隔离病患、排除恐慌;流调信息的一次次迅速传递,为河津市下一步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疾控人面对的,向前是处在困境中的潜在感染者,漏掉一个都可能给后方带来巨大的隐患,向后是数以万计的河津父老乡亲,是病毒肆虐的温床。疾控人,向你们致敬!(记者 董文霞 吴宗颖)

责任编辑:贺 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