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南海口琼山区:依靠“枫桥经验”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内生动力
发表时间:2019-12-25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枫桥经验”是群众路线的典型模式,以妥善处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问题为要旨,以人民为主体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则围绕着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信仰的培养维持社会长治久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基层思想阵地,是“枫桥经验”在理想信念建设层面的延续,以群众路线为核心要素,通过贴近民心、深得民意的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夯实城乡思想文化阵地。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批试点,积极贯彻“枫桥经验”的有效路径,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防微杜渐、坚持共建共享,将党和国家的思想政策渗透入城乡基层末梢,让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增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内生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信仰。党的领导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必须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党政宣讲的方式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神经末梢,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海口市琼山区通过高举一面旗帜,坚持一个思想、一条路线的1+365模式,以党建领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筑牢基层的信仰基石。

  一是建立“党员带头、服务全民”的机制。琼山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统筹协调,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禁毒等各项中心工作,在现有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将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教师、村医等纳入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党员志愿者探访走访工作常态化开展,从而引领带动本辖区、本地区的重点难点工作。制定《琼山区党员志愿者探访走访工作制度》,规范了探访走访工作流程,细化了不同节点不同对象探访走访的注意事项,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服务仪式感和正向凝聚力。要求每名党员志愿者少讲“官话”“套话”,多讲一些群众听得懂的话,切实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上,更好地融入到群众中,传播引领新时代文明新风。

  二是组建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琼山区健全区、镇(街)、村(居)探访走访工作的三级组织架构,动员全区的党员都成为探访走访工作的志愿者,有热心、有能力的非党人士也可加入,面向全区所有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每个自然村、每个社区都至少设立1支党员志愿服务小队,把志愿服务队伍建在了群众的家门口。同时,充分发挥区级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优势,在各机关单位组建教育、卫健、政法、农业农村、人社、文体、妇儿、民政、国土、司法等领域的党员志愿服务专业队,特别是在镇(街)、村(居)吸纳有一技之长的基层党员或群众成立文化合作社八音传承、广场舞、小龙虾养殖、花卉种植等社会便民专业队,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专业志愿服务。

  三是打造红色模范,高举党旗深入基层。琼山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云龙红军改编旧址、冯白驹故居、本立村、大水村、塔昌村等“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丰富红色资源,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志愿者带头主动为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力所能及解决村庄实际困难。如在党员走访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红旗本立村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针对本地的特殊人群,积极主动、尽己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以看望、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谈心谈话、批评指正和劝诫引导等工作,针对内生动力不足的困难户,党员志愿者会亲自上门详细了解困难户的实际情况,然后对其进行精准帮扶,向走访对象宣传扶贫政策,激发他们勤劳致富的热情,摒弃“等靠要”思想,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发展实现真脱贫。

  坚持人民主体,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民心工程。发动和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形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从让群众有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具体事情入手,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人民主体,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群众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对接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快递小哥”知民需。琼山区积极整合农村现有驻村人员队伍,以乡村振兴工作队为主体,成立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暨“民需快递小哥”服务队,做好民需民情、政策的上传下达。快递小哥通过采取电话、入户等方式调查民需民情,每周一统一向所在驻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汇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各镇收到民需民情信息后予以处理并向群众反馈处理情况;如不能处理,则报送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中心分派相关单位处理,相关单位应将处理情况在一周内通过镇、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向群众反馈处理情况。截至目前,全区通过建立民需民情信息工作台账、民需民情定期巡查、民需民情日记制度等,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民事有人管,服务“零缺位”。

  志愿服务解民困。琼山区常态化策划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充分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策划开展“知行”“最美”“新风”“健体”“健康”“关爱”“志智双扶”等“五大志愿服务组团”,针对群众最喜爱的活动、最想学的知识、最需要的服务、最闹心的难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特别是针对贫困户农产品销路难问题,在全省首创了“夜校集市”活动,发动帮扶干部献爱心、作志愿推销员,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产品交易额超过了21万元,激发了贫困户发展动能,在全区形成了爱心扶贫、互帮互助、团结友善的良好风气。

  以文化人聚民心。琼山区坚持以文聚人,以文化俗,量身推送“文化大餐”,根据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特点,立足农民群众的文化层次、喜好倾向,创作了凝聚琼山悠久历史、人文情怀并且贴近群众生活的“八个一”文化宣传作品(一组歌曲、一组琼剧、一组小品、一组“三句半”、一批舞蹈、一系列简明读物、一部动漫、一组公益广告),创新思想政策宣讲的有效形式。琼山区创作了《海南踏上新征程》三句半、《我们与你们永远在一起》舞蹈、《捡垃圾》小品等传播文明行动的系列作品13个;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琼戏台里有讲堂”活动,给农村群众送去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盛宴,同时借助优秀琼剧演出、“最美”系列人物宣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教作用;制作了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动漫和公益广告,并进行广泛宣传,出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图说价值观•漫话琼山》,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三治融合,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思想阵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路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深入移风易俗,让群众在参与和体验服务的过程中真正把科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德治是本源、善治是目的,琼山区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力量,紧密结合群众的风俗喜好,以新风移旧俗,以新理念融旧喜好,以新方式化旧矛盾,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文明公期建新礼,群众自治移陋俗。过“公期”是海口市的一个传统习俗,过去过“公期”群众习惯燃放鞭炮、大摆筵席,琼山区准确把握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工作队作用,持续深入成风化俗,用排球比赛、琼剧表演等文明活动丰富“公期”内涵,让文明公约成为“公期”的靓丽“新装”。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发动乡贤的力量,选取村里公道正派、威望高,政策水平高,政治觉悟高的村“两委”干部、退休老干部、基层党员等人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发挥乡贤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村民自觉文明过“公期”。从过去“公期”的“满汉全席”改为如今集“视觉大餐”“知识大餐”“体育大餐”“美食大餐”为一体的“四盘菜”,让“公期”活动变成了一个传承文明、弘扬新风的平台,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益.老爸茶馆传新风,以德治聚民心。“老爸茶”是海口市的一项极具特色的休闲活动,海南本地人经常会相聚茶馆、聊天话事。从群众的喜好出发,将思想道德阵地建在基层,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益•老爸茶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老爸茶”这一极具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培养一批讲政治、有思想、熟政策、能说会道的本土宣讲队伍,以老百姓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方式深入到老爸茶馆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以及红色故事、传统文化等宣讲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的理论熏陶,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慈善中心、信仰中心”。

  “身边调解员”解矛盾,以法治化民忧。琼山区整合基层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以及区级司法专业志愿服务队力量,通过法律知识普及、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促进邻里和谐。同时在各镇设置了专职人民调解员岗位,通过“身边的调解员”将矛盾和纠纷就地解决,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专职人民调解员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共同配合,第一时间把握群众的需求,第一时间处理矛盾纠纷,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就重点实践什么。将群众最关心、最闹心的土地问题、风俗问题、民生问题,以法治化的手段,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一宗宗的解决,真正打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防微杜渐,营造新时代文明实践良好风尚。“枫桥经验”的要旨是妥善处理社会综合治理问题,整合多方力量,通过多重防范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视群众服务供需对接,各地都积极探索线上和线下的服务平台,以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结合新时代精神和理论的宣讲,营造社会向善向上的风气,构建从有形到无形,从人际到人心的社会治理防线。

  常走访及时了解群众需求。琼山区制定并实行“人大代表探访制度”,人大代表探访工作主要面向本区有需求的人员,主要包括贫困户、返乡复员退伍军人、退休干部(职工)、失业待业人员、外来候鸟人员等,经常性的进社区村组、进农村田地,主动面对面与探访对象攀谈,了解探访对象的意愿和诉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的定期探访活动,主动联系以了解探访对象最新情况。新时代文明实践探访改变了以往集中式、周末式等较为生硬的探访方式,根据不同群众的情况,采用指向鲜明的“一对一”“面对面”个性化探访形式,常态化开展为老弱病残、鳏寡孤独、贫困户、特困户、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送关爱、送健康、送温暖活动,实现了“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更加激发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

  小程序高效回应群众问题。琼山区开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APP小程序,做到“群众点单,党员跑腿”,更便捷、高效地管理和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小程序通过六大功能版块——文明地图、文明课堂、文明习语、文明实践、文明使者、在线点单版块,全面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成效。其中“在线点单”板块是小程序中最核心的内容,在这个版块中,群众打开“点单”一栏,完善订单信息和点单人信息后,就可以在线上提出自己的需求,后台工作人员接到“订单”后将反映到各个部门,让群众通过“指尖”,就能获得高效便捷的解答与服务。同时群众可“一键”注册成为志愿者、实现志愿参与的可及性和方便性,志愿者“线上接单、线下服务”,依托小程序实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无缝对接”。

  竹礼堂常态培育群众信仰。琼山区结合海南本地气候特点和环境特色,为群众打造了一个户外的全竹结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礼堂,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增添了仪式感。礼堂采用全开放的设计,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服务;同时礼堂的创新和实用构造,也让群众感觉更加亲近和舒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礼堂既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一座深入民心的信仰建筑,通过在文明礼堂举办各种礼仪和琼剧汇演、理论宣讲等活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

  坚持共建共享,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路线。坚持共建共享理念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整合广大社会成员的力量,发挥各个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协同性、整体性、实效性。新时代文明实际中心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程,需打通多方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覆盖。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本土力量,整合外部资源,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平台。

  发动能人力量,培育本土队伍。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我是能人”志愿项目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群众、植根群众、惠及群众”为导向,通过选拔挖掘宣讲、文化艺术、农技、生活等各方面的“能人”,培育乡村本土人才,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真正从活动中学到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新技能,从而更好地激发农村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乡里锣鼓乡里敲,乡土文化乡里生”的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琼山区成立新时代文化合作社,根据村民需求,建立“发掘本土能人--打造本土志愿服务队伍--孵化培育本土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服务本土群众”运作体系,带动村民由原来被动“接服务”变为现在的“自我服务”,逐步形成了从“看人干”到“跟着干”、“一起干”的局面。

  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多元共建。整合全区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宣传文化室、农家书屋、闲置教育资源等482个阵地,建设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六大服务平台”。比如学习借鉴新加坡社区“邻里中心”模式,整合阵地资源,在现有阵地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服务功能,完善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服务功能,打造集宣教、科普展示、服务等为一体琼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心;集“党建、孵化、培育、关爱”等为一体的琼山志愿服务总队基地。整合高校资源,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与海南师范大学签署了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作协议,联合成立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研修基地、海南师范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力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经过一年的试点探索,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架网络、融民情、明责任、重服务”将“枫桥经验”推广到乡村的思想信仰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层面,提升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解决了群众所需所求,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有效实施路径。(王忠平 林海萍)

责任编辑:贺 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