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山西长治沁县:推进移风易俗 打造美丽乡村 沁县古台村洋溢时代新风
发表时间:2019-11-02来源:沁县文明办

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文化墙。秦超 摄

  在山西省长治市,深秋的古台村在阳光的照耀和绿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往村中走去,满眼望去是坐落有序的农家小院,院墙上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文化墙,成为一道靓丽的村中美景线。

  这是在三晋大地上山西长治沁县松村乡一个最普通的村庄。近年来,该县坚持把乡风文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让百姓获得感进一步提升,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奔往幸福路上更有劲头。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充实。乘着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古台村吹响了移风易俗的“冲锋号”,以红白理事、孝老敬亲、禁赌禁毒、垃圾分类等内容为主入手,文明习俗观念在该村早已渗透人心,乡亲们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互相攀比,到现在的比文化、比家风,看谁家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成了新话题。

 

清运工人正往清运车上搬运分类垃圾桶。秦超 摄

  舍去“面子”划出红线

  代爱民担任古台村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带领支村两委人员入户走访了解,不少群众都反映办事礼金高、吃饭酒席贵,遇到事情主家太浪费,可碍于“面子”和随大流这种情况一直得不到遏制,迫切希望支部村委能除旧习、树新风。群众的想法与新一届支村两委的治村方略不谋而合。

  革除传统陋习对于农村而言是“老大难”的问题,有些村民认为,红白事办的漂亮就是有面子、有排场,“好面子”是导致各类陈风旧俗的关键所在。

  为了给传统陋习画上一条红线,告诉村民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需要遏制的,古台村支村两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制定完善了《古台村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协调指导所有村民家里办事(婚丧娶嫁及其他)事务。

  村里谁家办事由理事会根据事情大小决定办事规模,比如,婚丧娶嫁等大事,理事会首先列出“执事名单”,参与帮忙的人数当天不超过30人,生日满月暖房等帮忙人数则当天不超过20人,而且除婚丧娶嫁大事前一天晚上有简单便餐外,其他事情规定只有当天中午一顿正餐,正餐标准也有严格限定。

  定出规矩一把尺子量到底

  “歪风恶俗之所以盛行,绝不是几个人或少数人参与就能形成的”,古台村支部书记代爱民说。在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过程中,群众是真正的受益者,这就必须让村民积极参与到其中,这既要加强自律、进行科学教育引导,更要加强他律、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

  对此,古台村结合村里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推动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先后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婚丧娶嫁八不能》《日常生活八不准》《村民出行八不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还加大巡查力度,一把尺子量到底。

  “照章办事”后效果立显,生日满月暖房等操办减少成一顿饭,并且帮忙人数大为减少,以前光购烟就得20多条,现在5条就完事了。现在古台村民都积极拥护“村规民约”,严格执行村红白理事会的规定,一切从简。三年多的实践,让老百姓在省事、省时、省钱、省力的同时,也看到乡村文明的新变化,让移风易俗真正落地为民,得到了亲朋好友和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乡贤牛志中(右)照看老人。秦超 摄

  抓重点树标杆典型引领纵深推进

  古台村支部村委非常注重群众身边的典型示范作用,重点抓好三类人群,一是党员干部,党员干部应该争做移风易俗的先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遵守,老百姓才会热情响应;二是德高望重的乡贤,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贤能发挥在文明风俗的树立上,通过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带动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快速推开;三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引导他们用为乡村办好事、实事,通过参与村里公益事业造福乡邻来替代大操大办,既匡正了风气又凸显社会文明效益。

  “今年70岁的乡贤牛志中就是孝老敬老典范。他的老父亲自从2006年摔伤后就行动不便,长年以来都是他一个人同时照看着两个老人,直到今年2月份老母亲去世。如今的他照顾起父亲来更是无微不至,尽心尽力,为村民竖起来孝老敬亲活样板。”村支部书记代爱民说。

  古台村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修了排水渠后,路面都是干干净净的,分类垃圾桶整齐地放置在固定点上,随着村里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低矮的篱笆院也变成了一面面文化墙,村容村貌变得越来越好,咱老百姓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古台村的老支书郭庆祥深有感触。

  随着村里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持续推进,村里闲时赌博的现象也绝迹了,十里八村的人都说古台有了一个全新的大变化。

责任编辑:陶 恒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