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福建福安:乡村教育院贴近群众 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时间:2019-05-24来源:福安新时代文明实践

  福建省福安市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过程中优化整合专门服务群众的公益培训学习机构——乡村教育院,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坚持以“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指导思想,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医疗保健等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课程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教养,不断丰富农村教育内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安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新时代乡村教育院统筹城乡,整合资源,构建“市、镇、村”三级全覆盖网格化活动体系,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家长科学教子,补足教育短板,并拓展培训项目内容,更好满足广大群众不同需求。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摸索出“3+X”模式,“3”即固定讲坛、流动讲坛、自助讲坛,“X”是对“三大讲坛”的多样补充。

  固定讲坛。设在城区,实行“三定”,定时、定点、定专家。从教育系统遴选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志愿者负责讲坛日常运作。每半个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一次培训或讲座活动,内容包含党的十九大理论宣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医疗保健、家政等课题。

  流动讲坛。利用双休日或晚间深入乡村,开设以家庭教育为主的培训和讲座活动,广泛开展家长培训、家庭教育导师培训等,带动数万名家长坚持读书成长。协同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妇联、人社局、社科联等单位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庭婚姻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等宣讲和果蔬栽培、电商再就业等培训。

  自助讲坛。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由乡村教育所、教育站自主选择,实行“菜单式”选择上课主题,兼顾学校、家长需求选择主题到学校、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努力做到“乡镇有所呼、我们有所应”。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网格化”活动体系,带领志愿者走进机关单位、走进社区、走进乡村,

  “X”多样补充。其一是父母课堂读书沙龙,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其二是小手大手亲子活动,涵盖亲子迷你马拉松、亲子绘本阅读、亲子研学等活动。其三是“刘新惠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语音课堂”,只要“一部手机+网络”,随时随地咨询家庭教育问题。其四是“五福云课堂”,实现乡村教育院与乡村教育所、教育站的同步互动课堂。

  足迹遍布乡村。从教育系统遴选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水平高、热心公益的教职员工,组成80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现有家庭教育高级讲师指导师12人,高级讲师150人。志愿者利用双休日或晚间开设培训和讲座活动,自费订购车票下乡宣讲和培训,请进来走出去,以共建促进共享,构建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网络。

  补足教育短板。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短板,办好落地式家庭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谐发展。家庭教育为普遍性和接地气的方式,使群众听得懂易接收,引领群众自主参与,解决疑难问题,实时贯彻国家、省、地方政策,由原来“要我听”变为“我要听”和“我要学”相结合的形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也提升乡村教育院内力。

  引领志愿服务。避免了志愿服务上头热下头冷的局势。乡村教育院的受众对象是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受教育文化程度,人人均可参与,人人均可受惠。引导群众主动参加讲座开讲前协助准备,边协助、边学习、边积累、边提升,从听众转化为志愿者,再成为语音课堂录播员,最后提升讲师志愿者的逐级蜕变过程。

  乡村教育院推进福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以来,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共开展200多场公益讲座和亲子活动,受益群众近10万人次;同时公益讲座网络点击量突破68万人次,被福安群众亲切称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责任编辑:原 茵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