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湖南宁乡文明实践录:从"物的新农村"到"人的新农村"
发表时间:2019-05-22来源:红网

湖南省宁乡市大屯营镇靳江河畔景色美不胜收。

绿意盎然的林间小道。

  平坦干净的沥青路面、清澈见底的河流溪水,绿意盎然的林间小道……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推进,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湖南省宁乡市延伸开来。

  炊烟、鸡鸣、小桥、农家、池塘、垂柳……今天,宁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砖一瓦浸润着舒适的气息。

  新时代文明之风正滋养着宁乡美丽乡村,让宁乡乡村振兴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素质的养成,正推着“物的新农村”成为“人的新农村”。

  观潮君发现,这里的乡村文明习俗观念已渗透人心,这里的农民不仅身体力行文明乡约,更是成为乡村文明的表达者和推动者。

  人人都是塑造者,善用社会治理“润滑剂”

宁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湖南13个省级试点县(市、区)之一,宁乡市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不断强化“答卷”意识,以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只有自治、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渗透进乡村的每根毛细血管,乡村才能真正走上善治之路。宁乡市委书记周辉说,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推动基层生态的再塑造,推动基层服务的再提升,助推基层风气的再优化。

  宁乡的乡村志愿服务就像一针“润滑剂”,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中能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在宁乡喻家坳乡,有一群这样的人,扛起锄头,他们是农民;穿上迷彩服,他们是消防员;戴上红袖章,他们是交通劝导员;当出现灾情时,他们就是蓝天救援队员……这群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喻家坳乡8个村147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初夏,宁乡暴雨如注,观潮君走进喻家坳乡志愿者协会,他们的大本营其实就是会长谢进将家里的一层楼改成的办公室,旁边800多平米的自留地改成的训练场。办公室里,悬挂着救灾突击队、文艺宣传队、乡风文明劝导队、百姓城管服务队、百姓河长队等五个分队的队旗。十几名志愿者正在仓库清理冲锋舟、救生衣等设备,谢进说:“最近天天都在下大雨,突击队24小时都在待命,随时准备抗洪抢险。”

喻家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在训练。

  “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助推力,用好了,效果很显著。”喻家坳乡党委书记王军介绍,成立志愿者队伍的初衷就是挖掘和发挥他们的优点,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有生力量,通过群众来管理群众。

  喻家坳让志愿者在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志愿者找到一个施展才能的新空间、大舞台。

  红白喜事放鞭炮是从古到今的习俗。村里有喜事不放鞭炮,这在很多地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喻家坳乡实现了!这其中的功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首屈一指。

  “以前,村里谁家办个喜事,往往都要好几天,横幅拱门、烟花鞭炮、鼓乐戏台……如今,红白喜事简单办,遏制了邻里间相互攀比、奢侈浪费的现象。办喜事放鞭炮,不仅空气质量下去了,而且耗费钱财,一场喜事多的花费三五万,少的也要一二万,多得不偿失啊!”喻家坳乡喻家坳村支部书记银余良告诉观潮君。

  这样的“老大难”问题在志愿者们助推下迎刃而解。王军认为:“农村本土志愿者熟悉农村,了解服务对象,他们都是有声望、有经济头脑的乡贤,且长期在本地居住,与群众感情深厚,工作针对性,持续性很强,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

  凝聚社会贤达,汇聚公益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也是宁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探索。观潮君在玉潭街道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了解到,这里共引进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惠宁社会组织服务与发展中心、老龄协会、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益之心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等9个社会服务组织入驻,目前共有注册志愿者3000多人。

  走进实践站二楼,“社会贤达龙国安”工作牌就映入眼帘。“别看我60多岁啦,我可是老有所为,能写,能拍,还自己剪视频呢”,龙国安是宁乡市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被大家亲切称为“农民兄弟心中的环保卫士”。退休后,他每个月都会参加保护水生态资源志愿服务活动,走遍了宁乡每一个角落,义务为环保事业鼓与呼,勇敢地向违法排污行为宣战。近几年,他率队开展环保监督调研300余次,无偿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内参刊物49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宁乡的环保做出了巨大贡献。

龙国安(左三)组织志愿者进行污水处理专业知识的培训。

  个个都是“追星”族,做好移风易俗“加减法”

  以“齐心共建、爱心帮扶、贴心服务、暖心传播、精心呈现、连心桥梁”六心为主要工作指标,开展创建“星级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星级实践志愿者、星级实践基地、星级实践产品、星级实践活动、星级实践站所”六个“五星”项目。宁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娟介绍,宁乡不断丰富六个“五星”项目的内容和载体,有力提振了广大农民的精气神,带动了更多农户“追星”。

  当前,宁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一方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美化农村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在农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和谐新风,传递社会正能量。

  一场针对人情往来讲排场、攀比之风的基层文明行动正在展开,兴起一股节俭向善的文明新风,并有效激活了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

  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

  在煤炭坝镇采访中,观潮君了解到,“过去当地有的村喜酒连办3天,主餐50桌,每桌标准过千元,再加上高档烟酒,消费可达万元”;“一场红白事花掉一年积蓄”;“人情随礼千元起步、三张喜帖发过来,一月工资不够付”。

  一场移风易俗行动正在在煤炭坝镇展开,不大操大办,不滥发请柬,不吃“流水席”,不吃“预备餐”,不搞“闹洞房”,不搞“撒钱纸”,不挂气球拱门,不放烟花鞭炮,不搞豪华车队,从倡议逐渐变成行动,2032名党员和8961名群众签下承诺书。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对民风有着直接而强大的影响力。煤炭坝镇还给党员干部定下了“随礼标准”,不能超过200元,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做,少随礼、少办酒、简办事、不铺张。7个村(居)全面推广,基本无“破例违规”。

  办事不铺张,把省下来的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宁乡移风易俗与人文关怀的“一减一加”,在基层乡村兴起了一股节俭向善的文明新风。

  喻家坳乡喻家坳村黄枚生今年90岁了,按当地习俗,家里人都会做90大寿。年初,全家人就聚在一起开家庭会议,商量贺寿的事情。“拿出100万好好给父亲摆酒三天,热闹热闹。”听到这个提议,这名老党员没有同意,而是说“现在党和政府提倡移风易俗,过寿就是铺张浪费,还不如把这钱捐出去”。

  儿子黄启平被父亲的想法打动,捐100万元为当地敬老院改善居住条件,再拿出50万,为村里建起了一个德孝广场,之后又出资30万,用于村里的公路建设。

黄枚生老人的儿子为村里修建的德孝广场。

  家家都是参与者,激活乡村振兴的“反应堆”

  望山看水忆乡愁。文明实践中心要让美丽乡村、文明乡村成为人们的栖身之所、精神家园。周辉说,要通过文明实践中心提升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生活、传承本土文化。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曾经,这是过去宁乡不少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如今,宁乡将文明实践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让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边赚积分,一边搞卫生。煤炭坝镇煤炭坝社区积极探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积分制度,创建了“美丽乡村积分超市”。

  黄昏时分,走进煤炭坝镇煤炭坝社区文化广场上,村民聚在一起,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健身。社区党总支书记贺雪辉告诉观潮君,社区文明实践站成立后,村民打牌的少了,打球的多了;邻里矛盾少了,互敬互助的多了。社区还组建了健身队、龙灯队、腰鼓队、军鼓队、旗袍队、舞蹈队、大鼓队、电子炮队,社区居民家的红白喜事,他们都会去义务表演,逢年过节、社区大型活动,屋前的水泥坪,就是他们的“乡间舞台”。

  周辉介绍,接下来要实行群众“点菜”文明实践中心“送餐”,要把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送到老百姓眼前,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良好的乡风民风,改善的不仅仅是农村的日常卫生,还启发了农民对美、对发展的追求。宁乡很多村庄放大文明效应,与独具优势的生态和人文资源相融合,走出了一条产村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从宁乡市区出发,沿S209省道行驶20来分钟,便到了大成桥镇鹊山村,触目所及,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红薯叶,中间点缀着一些弯腰的身影,那是勤劳的村民正在采摘红薯叶。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平淡无奇的叶子,村民们靠着它,每人每月的收入可高达五六千元。

宁乡大成桥镇鹊山村的红薯叶基地。

  与这片绿海相得益彰的是鹊山村部的“天天学习吧”讲习基地。明亮的标牌、鲜红的党旗、琳琅的书籍,墙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纪律、学习日志等,这些构成了讲习基地的内涵。

  “这个‘天天学习吧’就建在村部,大家一有空闲就约在这里搞头脑风暴,村民们你追我赶,都想着怎么把家庭和农业经营得更好,打牌都冇得空。”鹊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剑说。

  在宁乡,“天天学习吧”已星罗棋布,正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耕耘文明种子,收获幸福乡愁。宁乡正通过文明实践不断依靠文化和知识力量,用文明塑好农民的“精气神”,用知识武装好农民头脑,让乡村文明程度指数不断提升,让一山一水,一枝一蔓,一墙一瓦更有乡愁气息。

责任编辑:贺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