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 有精品才有似锦前程

  网络文艺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在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同时,其行业自身的急速发展也暴露出种种问题,追星炒星、泛娱乐化、高价片酬、收视率造假等等,都严重影响了网络文艺的健康和美感。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了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网络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遵循。网络文艺说到底还是文艺,是文艺就要靠作品说话、靠内容立足,有精品才会有似锦的前程。

  

  图片来源:互联网

  

  网络文艺精品不能深陷“金钱至上”

  若要创作网络文艺精品,就不能迷失于“金钱至上”的思想漩涡中。当前网络文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究其原因都是受到了拜金主义思想的侵扰,被“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误导,深陷于急功近利的漩涡之中。网络文艺作品要服务于市场,但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不能丧失底线、失去操守,为了抢占市场的一杯羹,机械复制、盲目跟风,甚至盗版侵权。应该在立足于市场的前提下,打造让受众眼前一亮、回味无穷的经典之作,通过优质作品去赢得尊重与回报,全面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评论员:古月

   

  网络文艺顺应了文艺大众化的趋势,激活了大众的创作潜能,造就了“人人都能成为创作者”的新格局,但同时也暴露出作品中炫富拜金大行其道、暴力色情屡禁不止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网络文艺不能唯市场而动,成为唯点击率马首是瞻的廉价玩物,也不能为了经济利益哗一时之宠。网络文艺要不断提升作品质量,为大众提供更多健康优质的精神食粮。(评论员:杨哲华

  

  图片来源:互联网

  网络文艺精品要告别“塑料质感”

  网络文艺要出精品,必须摆脱“野蛮生长”原始样态。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愿为粗制滥造的网络文艺作品买单,那么该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呢?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系,是破解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等网络文艺现有问题的利器。而一系列“出海”的网络文艺作品也证明了,网络文艺有能力改变以往粗制滥造的快餐式制作模式,转向精细化创作与运营。网络文艺作品只有不断修炼内功,真正告别“野蛮生长”的创作模式,才能从创作源头上杜绝“塑料质感”。(评论员:牛梦迪

  

  互联网与文艺的融合,拉近了艺术与生活间的距离,推动着网络文艺不断向纵深发展,新的艺术样态不断出现,其复杂性也大大增强。然而无论创作群体和创作方式如何改变,文艺创作的核心要素却一脉相承,同样需要尊重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同样需要创作者努力提升创作能力,挖掘文化富矿,坚定地走精品化创作路线。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文艺创作者要旗帜鲜明地激浊扬清,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力度,勇敢地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展现出自身的视野和担当。(评论员:程序

  

  图片来源:互联网

  网络文艺精品要带有“泥土气息”

  文艺创作,尤其是网络文艺,固然需要追求所谓的潮流、酷炫,但也不能忘记关注现实,正所谓“艺术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要想成就精品,不能只在玄幻仙灵、穿越侠盗、浪漫言情等题材创作上陷得太深,而应追求创作方向多元化,多将关注点和创作目光投向蒸蒸日上的现实生活,投向凡人善举、身边好事。文艺作品正因富有生活温度才能家喻户晓,成为精品。大众因为有了文艺精品的滋养而满怀希望,积极向上。只有接地气了,营养才能丰富,这样的网络文艺作品才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更能给大众带来深远而悠长的文化感动。(评论员:王晓琳

  

  创作网络文艺精品,必须着眼于受众想看、爱看的内容,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满足受众的需要。有些传统文艺作品之所以可以借助互联网转型成功,就因为其弱化了刻意为之的“秀”,找准了受众对于“真”的渴求,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所思所想,使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能够在网络文艺作品中形成充分的情感共振,从而放大网络文艺作品的价值空间,使之获得年轻受众的喜爱。网络文艺要出精品需要找准目标群体,对受众的喜好进行深入研究,量身订做契合受众需求的精品力作,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评论员:文平

  

  图片来源:互联网

  网络文艺精品贵在创新

  创新是网络文艺传承与发展的动力,“不日新者必日退”,在信息技术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完全打破过去的文化传播旧模式,群众对于文化理念、文化产品的喜爱与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只有理念、手段、方式不断创新,加大运用可视化、形象化、多维化的前沿性信息技术手段,在文化传播、产品生产、业态发展上不断推陈出新,更多元地展现和释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欢迎,也才能够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评论员:静文

  

  互联网带来技术进步,也带动了网络文艺创作从理念到形式的变化,如果还按照老方法、老思路进行创作,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网络文艺工作者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全过程,在讲好故事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网络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更加引人入胜。网络文艺工作者唯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广大网友的情感体验出发,不断创新表现方式,方能让艺术生命常新常青。(评论员:守晨) 

  

  

  网络文艺作品既要适应时代和人民所需,更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唯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永葆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桑小婷 路弘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