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要“屋”尽其用

  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等多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十载春秋,从当初的一家到如今的几十万家,“农家书屋”在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上切实走对了路径、取得了成效,但也遭遇了利用率低、管理松散、资源单一等诸多难题。本期视点我们一起走进“农家书屋”,看看怎样的它才能拴住农民的心!

 

 
六安霍山县黑石渡镇农民兄弟在“农家书屋”学习。图片来源:六安文明网

 

  农家书屋要均衡覆盖

  泉州网友刘剑飞:在现实发展中,农家书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比如,一些地方虽然也属于行政村,符合建设农家书屋的资格,但是人口少、面积广,而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战线过长,导致建成的农家书屋很难发挥重要作用。村民往返书屋一次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家书屋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调整文化供给,一方面可以在各村组设立农家书屋存放点,将农家书屋的图书分散到各个村民小组,方便农民取;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设网上农家书屋,方便村民挑选和阅读。

  铜陵网友林语泽:农家书屋要实现既充分又平衡的发展。农家书屋要实现充分发展,借助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东风,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家书屋的覆盖率。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单独建设书屋,在条件欠缺的地区,可以合并建设,共享图书资源。农家书屋要实现平衡发展,从全国来说,东中西部要维持基本的平衡,新投建书屋要更向中西部倾斜;从一省一市来说,各地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注意内部资源的合理调配,在做优做强典型和品牌的同时,兼顾落后地区的建设。>>详细

 

部分农家书屋配书脱离生产生活实际,让农民哭笑不得。图片来源:荆楚网 

 

  农家书屋要突显个性 

  威海网友杨杰:农家书屋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然要个性化发展,即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建设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农家书屋。这个发展实际不仅包括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包括文化发展水平。较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应发挥辅助作用,由村民自己选择具体的形式;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应以实用性为主,努力提高农民的阅读兴趣;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则需要根据当地实际特别考虑。

  柳州网友王传合:实践证明,农家书屋要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农家书屋要创新和发展,必须在依靠农村现有文化资源,适应农民群众阅读需求方面有所突破。要根据农民群众阅读需求,结合不同地区农村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有品质、有品位的好书,通过开展读好书、读名著、读科技书籍等活动,培养和熏陶优良的农民读者群体。简言之,农家书屋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接地气、聚人气,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家书屋要管问结合

  长沙网友江心:目前,农家书屋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这导致农家书屋发展后劲不足,限制其作用的发挥。管理者的素质决定农家书屋的质量,因此,可以通过图书管理员培训,提升管理者的素养,从而为创新管理模式打下基础。同时还需制定科学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此外,对于资源的利用,政府可以充分引导民间力量,使农村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农家书屋建设中来,让民众在其中承担一定的角色能够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度。>>详细

  张家港网友程序:农家书屋的建设不能只是一时的投入,更需要细致的管理和长期的制度保障。要提升管理水平,建设长效机制,解决农家书屋使用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要注重顶层设计,确保相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各地强化书屋建设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总结各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经验,探索管理规范化的农家书屋标准和模式,并在实践中逐步推广。>>详细

 

 

山东省阳信县流坡坞镇北董村的农家书屋挤满了读书看报的村民。图片来源:山东图书信息报

 

  农家书屋要体现“农味”

  武汉网友楚韵:农家书屋工程就是要向农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其最大的看点和核心就是书。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配送、发放、捐赠和购买图书的过程中,只考虑了图书的数量,却没有考虑到农家书屋的特性和服务对象,导致许多图书的实用性不强,缺少“农味儿”,农家书屋的作用当然也就不明显了。因此,要想让农家书屋有“农味儿”,发挥最大的功能和作用,首要问题就是要选择适合农民阅读的书籍。>>详细

  贵州网友冉鹏:农家书屋在服务保障方面也要顺应农时。当前,一些地方在服务管理上存在机械化、教条化问题,书屋开放时间实行与城市同步的“朝九晚五”制。看似规范,实则既不方便群众,也不符合农民群众的生活作息规律。还有一些农家书屋在借阅中手续繁复、时限偏短,有的还需要缴纳高额押金,使群众“看书难”变成了“借阅难”。农家书屋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多从群众实际出发,制定简便易行、快速高效的举措,让群众能切实享受到舒心、便捷的阅读服务。

 

  农家书屋要追赶“时髦”

  鄂州网友艾佩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农民的日常生活。知识传播的快速性、电子阅读的便捷性、网上互动的及时性,都让互联网成为了广大农民乐于接受、愿意尝试的新生活方式。让农家书屋搭上“互联网+”快车,是新时代农家书屋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家书屋应根据农村发展现状和不同年龄段农民对读书的需求,探索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资源融合,实现实体农家书屋与电子农家书屋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电子资源和阅览设备,打破时空限制,让农民能在网络空间中实现在线阅读。>>详细

  武汉网友周运华:新时代农家书屋理应追赶时髦。互联网时代已经打破了封闭的利器,“互联网+农家书屋”新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电脑、电子借阅机这类设备的配套使用,拉近了农民与现代科技成果的距离,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农家书屋不应是生硬的“复读机”,更不能是古板的“私塾先生”。只有赶得上“时髦”,才能吸引大众目光,成为农民心中看世界的广阔“天窗”。>>详细

  十年以前,“农家书屋”对农民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新名词;十后之后,“农家书屋”已遍地开花。从缺书少报到书香四溢,广大农村已经成功走上了公共文化发展之路。这路上虽有荆棘坎坷,但前景光明且美好。“农家书屋”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美好生活的“精神粮仓”。伴随其发展,必将真正在广袤的农田里打造出一片片“文化绿洲”。

责任编辑: 桑 小婷 路弘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