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习俗那些事:恶俗 文明所不耻

 

 

    近日,陕西西安一伴娘遭遇低俗“婚闹”,被两名男子按在车内猥亵的视频引发众怒。婚闹,本是为烘托婚礼喜庆氛围,但很多时候却因人们的低俗行为而使习俗变了味,轻则破坏公序良俗,重则触碰法律红线。这类传统习俗中的恶俗行径,既丑化了习俗之美好寓意,更为现代文明所不耻。面对各类陈规陋习,我们应持何种态度?又当有何作为?听听网友如何放大招……

 

 

    怎么看:对陈规陋习坚决说“不” 

 

    低俗婚闹≠传统婚俗

    青岛网友梅花傲雪偏离文明轨道的婚闹已成为恶俗。结婚是一生的大事、喜事,按照当地的习俗适当地热闹一下,可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适当地增加“为难”气氛,也无可厚非。但婚闹民俗也要遵循基本社会公德,不能偏离文明轨道。破坏公序良俗、超越法律红线的婚闹习俗就是极端恶俗,绝不能当作传统民俗看待,应该给予强烈谴责,并列入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规范和整治,绝不能助长这种恶俗婚闹的蔓延。>>

 

    南京网友刘一飞:每一种民俗活动,都有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时下流行的婚闹,很多已经不在于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在传统婚闹中,绝不会上演低俗的闹剧,两家人办喜事,亲朋好友增进情感交流,都是在固定的礼仪中进行的。从媒体曝光的一些婚闹行为来看,很多是极为低俗的,甚至是违法行为。对此,要坚决抵制,绝不能让低俗披着民俗外衣,大行其道。>>

 

    天价彩礼≠幸福婚姻 

    芜湖网友夏青:作为中国民间已经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彩礼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表明男方诚意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意味着男女双方家庭达成了婚姻契约关系,对男女双方忠于爱情都是一种“约束”。但从情理上讲,彩礼的多少还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男方的经济实力相匹配,那种丝毫不考虑情感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天价彩礼,既是对传统习俗的变态理解,也是对现实婚姻的不尊重。毕竟,爱情不是买卖,婚姻无法用金钱度量,幸福也不能依靠彩礼来支撑。>>

 

  福建网友陈开冬:“天价彩礼”对于经济一般和较差的家庭来说,就像一道无情的屏障。不少家庭贫困的小伙子因此娶亲无望,有情人难成眷属,不知扼杀了多少原本美满幸福的婚姻。若到处举债,即使娶到心爱的姑娘,表面上欢天喜地,然而过多地透支了财力,一桩婚事在短暂风光的背后,却给家庭留下沉重的债务,势必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甚至会引发家庭矛盾,最终影响到婚后的生活。>>

 

    礼钱往来≠礼尚往来

  广安网友赖溢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传统美德,送礼表情是拉近百姓之间距离、促进邻里关系的一种良好方式。但随着五花八门的酒席名目,乡亲之间的走动已然超越了联系感情的需求,而“礼尚往来”也早已变成了“礼钱往来”,礼轻情意重也早已被钱多情意重所取代。愈演愈烈的“人情随礼”显然已经让人们伤神受累,背离了礼之本意,偏离了淳朴的风俗轨道,成了拖死老百姓的“稻草”。>>

 

    宁波网友朱泽军:一些地方十分讲究“礼尚往来”,被人通知,是给你面子,若不随礼,轻则让人笑话、瞧不起,重则得罪邻里亲戚,被人戳脊梁。一些人怕礼轻丢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违心攀比,那些动辄几百、上千元的随礼,压得人喘不过气,大大超越了多数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的困难家庭不得不举债随礼。显然,这些变味的“随礼”恶俗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成为人们的沉重负担,影响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更使正常的人际交流氛围和良好的社会习俗遭到破坏。>>

 

    厚葬薄养≠传承孝道

  常州网友柏文学: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厚葬对于逝者并无实质意义,更多是为了生者的“面子”。不说这个“面子”是否活受罪,要说的是,这个“面子工程”的花费,更应当多用在逝者生前的赡养和临终关怀上,这更能体现为人子女者感恩长辈的养育之举。生前赡养是做给自己看的,死后葬礼是做给别人看的。与其“厚葬薄养”,不如“厚养薄葬”。>>

 

  威海网友于忠涛: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人性之基础,是家庭关系和谐之保障。孝是人之天性,生前尽孝、死后哀悼,哀于心即可,即孔子学生子游所说:“丧致乎哀而止”。葬礼只是做给别人看,葬礼规格再高,也无法直接证明子女就是非常孝顺父母。过于奢华,也是形式大于内容,也只会令人怀疑其后代炫耀有余,悲伤不足。因此,薄养厚葬当止,百善还是孝为先。>>

 

  怎么办:多管齐下 破旧立新 

 

  立乡规
  岳阳网友李概明:一些不文明的陋习,法律法规管不了,基层干部管不来,已成为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和农村文明的“头痛”问题,迫切需要用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补齐短。而乡规民约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自发形成的,乡民们所共同遵守的具有内在约束力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是内心层面的“法律法规”。村民既是乡规民约的主人,也是受益人,不但针对性强,而且群众容易接受。用乡规民约制止歪风邪气,在为农村文明护航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青岛网友闻楠:优秀的乡规民约是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依据和参考,更是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进步力量。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来推行村民自治、创新乡村治理,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乡风更加生动实践,为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好的作用。>>

 

    兴文化
  吉林市网友板桥居:美丽乡村需要物质奔小康,更需要精神奔小康。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们有地方读书看报,有地方看戏听戏,培养扎根本土的文化队伍,让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热闹起来,富有情趣和格调,自然就会远离低俗媚俗文化。改善和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让乡村气质越来越靓丽。>>

 

  烟台网友毛旭松:移风易俗,就要发挥文艺作品敦风化俗的作用。《孝经》里有句话叫“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就是说要改变社会风气,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我们不妨推而广之,以丰富的文艺形式来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相比于刻板的宣教,活泼的文艺形式更利于教育人心。不论是地方戏曲,还是相声评书、歌曲舞蹈,都大有文章可做。编排一些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下基层进社区,既能为群众提供精神上的愉悦,又能够无形中引导人们弃恶从善。>>

 

  正舆论
  常德网友吴雪娇:农村非常重视人情关系,往往碍于关系不好撕破脸面,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人并不会进行负面评价,因为那样只会伤了邻里和气。正是因为这种姑息行为,才让鼓吹陋习者有恃无恐。而移风易俗要破除负面舆论的误导作用,就必须放大正面宣传的激励作用。比如:设立以移风易俗为内容的奖项,对倡导新风者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以扩大宣传,为文明新风营造舆论氛围。>>

 

  福州网友陈瑾瑜:通过舆论导向,大力弘扬正气新风,引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真正持之以恒地抓好、抓紧、抓实,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才能真正有效破除农村婚丧大操大办之风,为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凝聚更大力量。>>

 

    树典型 
   青岛网友梅花傲雪:风俗是表象,核心是人的观念。风俗往往受环境影响而不断变化,因而,推动移风易俗要坚持正面引导,多做典型引领的文章。正面引导,要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分层抓好党员干部、德高望重的乡贤和成功人士等各类典型,让他们在移风易俗上起到引领作用。同时,要深入挖掘民间各类典型的精神内涵,把家风家教融入移风易俗之中,多在思想引导、文化熏陶等方面下功夫,营造以创业奋斗为荣,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耻的文化氛围,让民众看到乡风文明会给他们带来实惠。>> 

   淮北网友山青青: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好重点人员的示范带动工作,他们可以形成强大引领效应。这个重点人群包括三类人群:一是党员干部,党员干部应该做移风易俗的先锋,这是党员干部必须的义务担当;二是德高望重的乡贤,我们要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贤能发挥在文明风俗的树立上;三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要引导他们用为乡村办好事来替代大操大办,凸显出社会文明效益。>> 

 

  应该看到,不论习俗如何变化,都不可能完全摆脱传统。换言之,不可能因为个别乱象,就把某一传统习俗彻底割断丢掉。我们需要做的是移风易俗、破旧立新,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民众自我觉醒、自我约束,营造良好的民俗民风,促进民俗文化健康发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