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各类与春节有关的话题再次成为年终岁末网民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今年,网上最热的春节话题是什么?引发网友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哪里?和往年相比,今年春节有哪些新词儿新变化?……围绕这些,中国文明网评论频道近期推出春节系列话题,和您一起聊聊别样的“马年春节”!

  

    本期话题:用“文明”烹制的年味更日久弥新

    主 持 人:钟闻平

    点 评 人:各地网友

    关 键 词:春节、文明、节俭、清廉、环保

 

  主持人:在今年网友热议的春节话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就是“文明”,可谓迎新春,遍地劲吹“文明风”。围绕如何过一个文明味十足的春节?网友将目光多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节俭风

 

 勤俭节约 过个恰到好处的春节

 

  马年春节即将到来,在倡导“低碳生活”、“光盘行动”、反对“铺张浪费”的大背景下,“怎样过好马年春节”成为值得一思的问题。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关乎整个社会风气。反思我们多年的过春节习惯,却有很多地方与厉行节约的宗旨相悖。

  春节聚餐呼朋唤友、热闹非凡。在觥筹交错中,人们撑面子,摆阔气,“舌尖上的剩宴”不计其数,酒足饭饱之后,造成的浪费难以计量,令人咋舌。礼尚往来,礼轻情重。在中国讲人情、好人脉的社会“潜规则”中,春节也成为“送礼高发季”。迎来送往本没有错,但是功利化的目的让“礼”越送越贵,包装浮夸、根本不讲实用性,使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日益变味。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新年伊始,年味儿要有,亲情和团圆要有,交通和沟通要有,但铺张浪费不该有。在春节到来之季,重提勤俭、强调节约,并不是要限制人们的正常消费,而是要尽可能减少浪费,合理、安康、文明、和谐地过节。可喜的是,经过国家的大力提倡和舆论、媒体的广泛宣传,勤俭节约已引起举国关注,人们的生活理念受到了充分荡涤,反对浪费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我们看到,中央引领节俭新风。在2013年下半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并提出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实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央视更是带头将有着13年辉煌的金牌节目《同一首歌》正式取消播出。

  我们看到,地方深化节俭之风。各单位坚决响应中央号召,全面贯彻群众路线,禁用公款消费。各种华而不实的茶话会少了,热闹节俭的联欢会多了;以各种名义滥发奖金、补贴的少了,慰问困难群众、救助弱势群体的报导多了,切实把整治“四风”精神落到了实处。

  我们还看到,人人倡导节俭行动。许多家庭在新年到来之际,提前做好节俭计划,决定减少家庭开支,不置办过多年货,以免吃不完浪费。不少家庭以自备年夜饭、少放鞭炮、年后出游等节俭低碳的方式过节,以科学文明的方式过新年,既有年味,又环保健康。

  古人云“俭以养德,惜而修国”,节俭新风带来的变化让人欣喜,更坚定了人们对国家长盛发展的信心。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一件新衣、一顿团圆饭就能让人感到“年”味的年代早已远离,但是勤俭持家,物尽其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须大力弘扬。

  春节是维系亲友情感的纽带,渴盼团圆的心情寄托着热烈的思亲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好的情感,真诚的祝福才是春节的真正内涵。一个文明节俭的春节,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一个热闹有礼的春节,同样可以让人们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吃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点击全文]

 

 清廉风

 

年关越近 “廉关”卡紧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普通群众正忙着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赶回来,准备阖家团聚、走亲访友。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无疑迎来了他们的“作风考验季”,党员领导干部该如何度过这个“年关”,守好“廉关”,过一个廉洁、节俭、文明的春节,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肃问题。人们常说,“干部廉不廉,要看节和年”,俨然,年节关已成为让许多领导干部头疼的事情。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传统。逢年过节,亲戚朋友间互相走动、相聚吃饭、聊聊家常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把过年过节看成了拉关系、铺路子、开后门的好时机,把正常的人际关系变成了庸俗的金钱关系,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就需格外谨慎小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重拳、下猛药、用重典,有力打击了“四风”问题,收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各级各地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明显感觉到党政机关节俭之风、文明之风扑面而来,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新风连着作风,节点突显重点。春节期间是不正之风的爆发期,也是反对“四风”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党员干部如果在这样的重要关口把持不住,丧失原则,节操不稳,就很容易因一念之差,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各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要自觉加强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道德意志。要善于从迎来送往中脱身出来,要勇于从推杯送盏中突围出来,要一日三省吾身,多照镜子,常正衣冠,要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

  春节期间,一是要防范“病从口入”。春节休假,聚朋会友在所难免,但如果有请必到,特别是同求自己办事的人整日厮混在酒桌上,就很容易“患病”,到“病症”出现时,就悔之晚矣!二是要防止“引狼入室”。亲朋好友节日期间互相走动,互致问候,互送礼品,是人之常情。但对有些心术不正、怀有非分之想的不速之客,要提高警惕,站稳立场,切勿在一派喜庆祥和、推推搡搡的气氛中“盛情难却”。 

  年关越近“廉关”卡紧。各级党员干部应念牢“紧箍咒”,自觉践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做到面对吃请嘴不馋,面对“红包”手不伸,面对诱惑心不痒,过一个清风拂面的节日。切勿今年家中收礼心欢喜,明年牢中望月悔断肠。 [点击全文]

 

 环保风

 

当春节遇上“雾霾” 还有年味儿么?

  

  低碳过年,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联想到2013年蔓延全国的雾霾,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为了美丽中国,我们能做什么?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寄托着太多的民族情节。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这一习俗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要改变谈何容易。 

  但是,任何一种行为、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都是能够改变的。风俗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有着千年的文化传承,要改风易俗,就要慢慢改变我们的传统习俗,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这些,需要用先进的理念来引导,要我们更多的人来改变,倡导身边的人来改变,用自己的行为来来影响,最后达到共同改变的目的。 

  如今我们倡导低碳过年,就是倡导人们能够破除旧习,引入新观,用现代的理念纪念传统节日,少放鞭炮,多用现代、有益、健康的庆祝方式来代替燃放鞭炮等传统方式,看春晚、听歌剧、公交出行、文明用餐、陪父母聊天说话……低碳过年的意义在于通过大家自觉的行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低碳生活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自己开心的同时做到不打扰他人,文明过节,低碳过年就这么简单。 

  低碳行为多一点,文明多一点;污染少一点,天空蓝一点。“低碳过年不仅是时尚,更是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点击全文] 

  @ 冯亮: “喜大普奔迎新春,争做文明中国人。过年是调整身心压力的润滑剂、缓冲坡,“驭有道,纵有度”,做任何事都是有规矩的。过年不一定非要“高端大气上档次”,更不需要“狂拽酷霸刁炸天”,“低调奢华有内涵”也是不错的选项。”

 

  @ 陈克礼: “节俭办春晚需做好表率。辛勤一年静下心,偕老带幼看春晚,可春晚却日益为商业味所笼罩,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变相成为明星大腕亮相台、嵌入式广告作品展。面对此情此景,委实需要大兴节俭之风,让春晚返璞归真,让观众感受春晚的人情味,而非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味、有关企业的广告味。”

 

  @ 邓子庆: “勤俭节约过节,不仅是机关单位或领导干部的事,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影响最为广泛深刻。过往,对每个家庭而言,春节的铺张场面可谓不小。餐饮当思有朝坐吃山空,花销常念不再地大物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无疑需要全民节俭,人人付诸行动,不以物喜,够用就好;不求面子,自然就好;不图浮华,舒适就好。”

 

    @ 黄谦: “过年了,如何守住“廉味”?让年味多一些清新之风、多一些温馨和谐。这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干部要有鲜明的态度,把心思放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用亲民爱民的扎实行动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同时要以身作则遵守各项规定,‘其身正,不令而行’”。

 

  @  灯火阑珊: “燃放烟花是传统民俗,图的是吉祥、喜庆和欢乐。但眼下的环境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对于市民而言,年味的浓厚不应该只存在于燃放烟花与否。对于政府而言,对传统习俗采取刚性管理可能适得其反,更为重要的是发现老百姓的需要,适应老百姓的需要,通过引导宣传和弹性管理推动社会的发展。”

 

    @ 彭竹兵: “对燃放烟花爆竹仅仅口诛笔伐,没有实际行动是不行的;同样,听之任之,自行其是,也是不行的。即使对燃放烟花爆竹采取行动,“一刀切”也是不行的,比如紧急踩刹车,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恐怕也行不通。破解燃放烟花爆竹难题,笔者还是赞同“堵”不如“疏”、“堵”“疏”结合的办法。因为这是合理可行的办法。”

   

    主持人:精髓当传、陋习当除,传统佳节也应“新鲜”着过,过出生活高品质,过出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