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开“天坑专业”,就一定没“坑”吗?
日期:2021-07-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近,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因一篇《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而走红。他在信中谈到:“基础学科被认为是‘天坑’专业,被避之不及。”“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对于这番为“天坑专业”正名的言论,有人为其理性发言点赞,有人则质疑“站着说话不腰疼”。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生化环材四大坑,最惨当属地海农。”而“天坑专业”指的是“生化材环”,这些专业被视为学习难度大、就业竞争力不突出、走科研道路也很难出成果,关键是薪资水平普遍偏低。说白了,“天坑专业”给人留下了投入大而收入回报低的印象。面对“天坑专业” ,有些学生或家长唯恐避之不及,似乎一旦选了这些专业,就如掉进刀山火海,前途一片黯淡无光。

  但热门专业绝对好吗?或者说就一定既轻松又赚钱?随着社会发展,专业的冷热之分,可能会随之改变,入学时报的热门专业,还没出校门热度就可能下去了。不同高校的专业实力不同,就业时的社会受欢迎程度恐怕也不同,行业再热,学校专业强不起来,不见得有多大就业优势;另外,热门专业毕业生较多,不排除有的高校快速扩招、盲目开设专业,导致人才供大于求,学生求职的机遇和整体就业形势不见得始终明朗。

  如果家长只是以职业收入评判专业好坏,可能少了点发现某些专业“无用之用”的眼光。一听是“天坑专业”就“绕道走”,忽视了子女的兴趣与选择权。如果子女对家长“钦定”的专业“无感”,在校学习便可能丧失动力。倘若学生简单认为热门专业就等同于好的职业前景,那么也可能放松自己在专业上的要求。网络讨论中,各个专业学子都跑到留言区“诉苦”,表示本专业学习就业的不容易,可谓满屏泪目,这恰恰说明专业的优势是相对的。

  即便从毕业生的收入水平看,也能发现不管学什么专业都有人成功赚大钱,也有人可能挣的较少,专业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误以为选好专业便能成功,忽视了“成功”的各种复杂因素。更重要的是,评判一个专业的价值不只有金钱维度,在不同方向和不同领域耕耘,每个人对自我成就感的评价都是不同的,这才是参差有趣的人生百态。

  建设创新型社会亟需厚积薄发的科研人才,这次很多人赞同邓红兵的言论,体现了进步的人才观、教育观。当然,“天坑专业”遇冷问题不容无视,即便是邓红兵所在的武汉大学,与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相较,他所执教的环境专业也存在着招生失衡状况,要么招生指标没能顺利完成,要么有的学生进来后会转专业。未来,我国在生态环保、智能制造领域将需要大量人才,必须避免人才断档。

  国家要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高考招生等政策上有所倾斜,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冷门专业”的教学质量。对国家急需的专业领域,在招生和就业政策上不妨适当照顾,增强“冷门专业”的吸引力。有些专业未来的工作环境危险偏僻,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毅力和奉献精神,更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物质保障,激发他们的学习工作热情。(白毅鹏)

责任编辑:刘朝灵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