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不能再“唯分数论”
日期:2020-10-16
来源:广州日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其中指出,“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现在的中高考,考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教师、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甫一放榜,各类比拼就轮番上演——“状元”“榜眼”花落谁家?各家学子在“闯”名校之争中战果如何?各家学校升学率孰优孰劣?热闹非凡的“攀比”背后,可能是品牌名誉等社会利益之争,亦可能是为了获得办学经费、高分奖励等经济利益。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让社会的教育评价体系走向了“分数至上”的境地,而这种顽瘴痼疾给教育发展带来的伤害已渐渐凸显。

  教育评价就像是一根指挥棒。较之立德树人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追求,分数的可量化程度更高,提升的效率更快,一旦成绩的提高和考试通过率等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那么教育参与各方很大概率就会“功利化”地朝这个评价标准靠拢。

  从长远看,这种评价体系影响的不只是学生成长期的基础教育学习,更可能会影响其长期的学习理念的塑造发展,这对于教育事业而言,将是巨大的伤害。比如说近年来,“论文抄袭”“赞美师娘”“阅卷组组长授课”等学术争议就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此学界丑闻实在令人痛心。追根溯源,正是因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教育评价导向在社会上仍有相当大的市场,才导致部分学生、教师和学校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评价体系,获得更优的社会评价不惜铤而走险,选择了看似“低投入、高回报”的捷径。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此次《总体方案》的推出,将对消除现有的顽瘴痼疾,深化教育评价的改革产生助益。综合来看,要让教育评价体系得到优化发展,还需多点着力、久久为功。因为教育事业事关学生、家庭、教师、学校和相关部门等多方,各方的观念做法都会对整体评价体系的建立产生影响。因此,改革也应围绕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各类主体展开全面调整,方能够推动教育评价体系得到彻底的优化升级。相信找对教育的发展路子,就能够真正推动更多教育对象的成才成长,从而为我国的全面建设发展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徐南溪)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