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开方式”
日期:2020-10-16
来源:北京日报

  “中小学应当将国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近日,国徽法修正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内容新增国徽教育一条受到广泛关注。作为独一无二的国家符号,国徽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以立法方式将国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让小小少年了解“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谷穗和齿轮”背后的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这一举措很有必要。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事情,就是知道怎样爱国”,但拳拳爱国之情并非与生俱来,重在从小培养。特别是香港修例风波等事件的发生,更让我们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深远影响。就此,国家层面已出台了许多针对性举措。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以“知行合一”为出发点,对爱国主义教育从内容到载体做出了详细指导。

  相关制度安排日臻完善,但实操层面依然存在短板。一些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或流于形式、呆板僵化,或浮光掠影、缺乏细节,一来二去成了“夹生饭”。面对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追求个性的新一代,如何让爱国主义教育这“第一课”润物无声,能互动、有情感,是摆在学校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相较于宏观抽象的说教,具体可感的细节更能引发共鸣;相较于匆匆忙忙的“打卡”,融入日常的庄重仪式更能触动人心。历史课上,翻一翻破损泛黄的老照片,读一读字字泣血的烈士遗书,以多视角的史料展现那一代人的所思所想,更能加深学生对“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感受;升旗仪式上,紧跟时事热点,讲一讲背后的价值抉择,更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于内心深处自然生发爱国情怀。随着传播技术翻新,还可借助动漫、有声读物、短视频等“00后”“10后”喜爱的载体,对爱国故事进行更“潮”的讲述。总之,在引人入胜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上花力气,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实实在在入脑入心。

  环顾寰宇,人不分肤色,都称祖国为母亲;国无论大小,都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国民必修课。与时俱进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开方式”,是构建全民正确史观、保持清醒判断的基础,也是我们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必须。(范荣)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