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扁担”成为就业“新宠”
日期:2020-09-29
来源:陕西日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日前,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丰收的局面来之不易。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一线的劳动者们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越是紧要关头,农业“压舱石”地位就越发凸显,对于稳定“基本盘”的作用就更为至关重要。而就在不久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一次直播中呼吁更多“90后”年轻人投身农业。他说,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希望广大知识青年投身农业研究!

  这句话,道出了老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对年轻人的殷切希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个农业的“金扁担”故事。“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也意味着,这个“金扁担”,需要更多新农人尤其是带着新思维的年轻人来挑。

  长期以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直都靠天吃饭,不仅工作辛苦而且收入不稳定,遇到自然灾害有可能一年白忙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情愿去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在家务农。在世俗观念中,不管是从事现代农业还是传统农业,只要和“农”字沾边,都不算是个理想职业,当农民基本不会成为多数人的就业选择。我们经常看到,农村里的孩子通过考学跳出“农门”,这就意味着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却很少见到“凤还巢”式的返乡归田。

  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对农业固有的刻板印象,认为从事农业就是和黄土地打交道,不仅脏、累、苦,而且社会地位不高,与其花钱上学学习农业知识还不如直接下地。实际上,这些观念都已经落伍,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早已发生巨大变化。君不见,市场上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关键要靠科技支撑。比如,加强生物技术、田间管理、疫病防控等基础科技研究,加大前沿科技研发攻关,加快节水技术、加工技术、仓储流通技术等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迫切需要一批懂现代农业运营、懂科学技术的年轻人,特别是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相融合,实现农业精准投入、精细管理和高效利用,更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这也意味着,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值得欣慰的是,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挑起“金扁担”,将就业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据报道,陕西镇巴县“90后”青年焦坤放弃北京上万元月薪,选择回乡创业,借助淘宝直播,销售核桃、板栗、腊肉等家乡山货。过去的一年,已累计实现销售额120多万元,月均销售额超10万元。目前,他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和村里的4名返乡青年一起成立了小团队,“团体协作”让他们坚信这条路将会更广阔。如今,像焦坤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创新力。

  应当看到,让“金扁担”成为就业“新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不少新型职业农民反映,现实中存在贷款难、成本高等困难。我们要吸引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三农”事业,不仅需要为年轻人从事农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相关部门还应从补齐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着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成为能够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与此同时,在稳就业压力较大的当下,年轻人也应转变就业观念,到农业和农村这个越来越美丽的舞台上去放飞梦想。

  如此,梦想可期。(陈艳)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