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活力 旅游添魅力
日期:2020-06-01
来源:青海日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旅游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会为了看一个展览、听一场音乐会而专门前往某个城市。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品质的关注更高,“打卡式”旅游早已不能满足需求。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很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显著的景点人流如织、备受追捧。

  “青海青,黄河黄,还有那滔滔的扬子江,牛儿肥,马儿壮,昆仑山下好牧场,白云千里鸟飞翔,我们发源在青藏高原,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故乡。”上世纪40年代,罗家伦先生在西北进行学术考察,就用《中华民族的故乡》这首诗,阐释了青海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当前,青海已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游区,旅游设施日渐配套,可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多种有效旅游措施。省内名胜古迹众多,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青海现有世界级旅游景点11处,国家级旅游景点52处,省级旅游景点数百处,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400多项,不少旅游资源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旅游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作为一项时尚活动,外在表现为人的空间流动,而其实质却体现着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途径,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和根。文化旅游是一业兴百业的产业,是一线带千面的工作,是一景富万家的事业。我省是农牧交错区、文化多元区、形态多样区,具有净土、秘境、异域、山宗、水源、缺氧等特点,既现代又传统。立足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唯一性、多元性的优势,我省努力打造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有活力,旅游添魅力。大自然的特别眷顾,造就了青海的壮美或秀丽,赋予了青海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展现的无穷魅力,不但“魅力”了青海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也“魅力”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省文化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五个示范省”建设为契机,优化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实现新作为、再上新台阶,为推进“一优两高”、建设新青海作出新贡献。

  文化有活力,旅游添魅力。着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强品扩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补齐短板弱项。加大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市场综合整治,打造良好环境。强化政策扶持,用标准推品牌,用品牌提质量,提升“大美青海、旅游净地”的品牌知名度。加快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在推动文旅融合、创新业态、挖掘潜力上下功夫,围绕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和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抓好专项规划制定,推动旅游与生态保护、传统工业、特色文化、现代农业、高原体育、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乡村振兴、高原康养等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拓展新领域、激发新动能,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彰显文化,文化推动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是黄金产业、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与活力。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培育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创业富民的新优势,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添油加力”。(雷欣钰)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