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子”精神永不过时
日期:2019-12-11
来源:陕西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之以恒答好民生答卷,就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然而现实中,依然有一些干部推动发展的紧迫感不强、落实工作的责任心不够。有的浮于表面,有的“唱功有余、实功不足”,还有的干部遇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从而导致一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热火朝天、实则“一地鸡毛”,自己乐在其中、群众苦在其后。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印证着,“钉钉子”精神永不过时,越是在推动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让“盯着抓、抓到底”成为工作的常态。

  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廖俊波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只要是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就大胆去干,有责任我来担。”年仅30岁的黄文秀牺牲在扶贫路上,用青春书写了饮水思源的情怀,标注着第一书记的初心与使命。他们用生命诠释的,正是一名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对于众多投身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基层干部来说,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涉及的利益诉求复杂多元,也就更加需要每一名干部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争做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有真挚的为民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言简意赅的八个字,浸透着浓浓的为民情怀。只有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的党员干部,才能在面对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时,想得通、看得透,也才能自觉地把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勤奋工作,创造出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业绩。

  守成者没有希望,奋进者才有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将“钉钉子”精神贯穿工作始终,不断提升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就能在筑梦征程中作出新贡献、创造新辉煌,书写崭新的时代篇章。(周丽云)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