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育激活传统村落
日期:2019-08-20
来源:福建日报

  在国家有关部委公布的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屏南县有6个村落名列其中。日前,笔者走访屏南县,对该县用文创激活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一条“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印象颇为深刻。

  屏南县文创产业项目始于2015年5月的漈下古村,当初尝试着普及性油画艺术公益教学,通过美术教育美化人的心灵,用美育复苏本心。

  政府乘势而上,在双溪古镇建有安泰艺术城,以公益艺术教育为品牌,集艺术交流、展览、销售为一体。熙岭乡政府在实施文创产业发展项目之前,意识到首先要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于是,乡政府曾组织龙潭村30多个农民到双溪镇学绘画,以便回村后更好地与外来文创人员相处。政府对文创产业的推动由此可见一斑。

  从美育起步,文创的氛围逐渐浓厚。安泰艺术城四年多来吸引了3万多省内外绘画爱好者纷至沓来。这些人在安泰艺术城学画的时间平均多达一个月,极大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和业态繁荣。当地光是艺术客栈(民宿)就有40多家,形成了品牌集聚效应。

  集聚来自口碑,口碑来自传奇。“只要七天,让零基础的人变成画家。”将这种视为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传奇,是践行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是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嬗变,依我来看,也是美育发掘潜能的成功例证。

  其实,美育在中国历史上乡建运动中并不鲜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掀起一场规模大、时间长、波及广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代表性人物是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他们倡导乡村教育,倡导美育下乡。

  诚然,美育的屏南实践也得益于时代进步。从10岁的甘玉彤到84岁的高金美,从文盲黄余清、陈祥李到残疾人沈明辉、杨发旺等,可喜的不只是一大批村民画家的涌现,而是这些村民画家懂得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卖出自己的作品。四年多来累计卖出画作6000多幅,总值500多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绘画,更多的村民依靠艺术养活自己。

  美育让人从技艺自强到财务自立再到文化自信。通过美育,“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成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这一大批典型充分说明,美育同样能够使农民脱贫,使落后的乡村得以振兴。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美育功能为专业院校所认可,中国美院决定在屏南前汾溪村开展美育实践,设立社会美育工作坊,探索社会美育的新时代之路。“在地实践与社会艺术”是社会美育百年传统的当代形式之一,尤其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步成长为社会美育与艺术参与社会的重要路径。此番在屏南设点,发挥社会美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其效果令人期待。(戎章榕)

责任编辑:梁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