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情结承载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
日期:2019-06-26
来源:北京日报

  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成才路径丰富多样,人们面对高考的心情不再像三四十年前那般紧张。虽然不再一考定终身,但国人的高考情结还在,因为这场考试见证奋斗、记录成长,是让人毕生难忘的成人礼。时代在变,但中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没有变,读书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梦想的社会主旋律没有变。不论是考生还是我们,都用好这场考试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必能收获更加出彩的人生。

  连日来,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出炉,各批次录取分数线相继公布,全社会对此高度关注。舆论场上,网友们纷纷以过来人的姿态分享志愿填报经验,更津津乐道于林林总总的考生故事。

  也许很少有哪个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像中国高考这般备受瞩目。弹指一挥间,今年高考已走过第42个年头。犹记1977年的冬天,中断11年的高考重新恢复,570万考生从农村、工厂、部队走进考场,奋力推开希望之门,中国社会迎来了科学和知识大放光彩的春天。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超过1亿人口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5.7年提高到11.9年……令人惊叹的数据背后,是高考之于个人命运的紧密关联,是高考之于国家民族的强劲脉动。也正是这样的力量,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中国社会最坚定的信仰,让高考被视为“最公平的向上流动通道”。

  时光荏苒,高考在国人心中的分量丝毫未减,但人们关注高考的维度更加多元、评价高考的价值更加全面,最鲜明一点便是不再唯“分”是从。比如目光前移,关注高考的改革是否动真碰硬、组织是否平稳有序、命题是否科学合理,期盼这场选拔考试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就拿今年高考来说,《流浪地球》进了文综题,断臂维纳斯“化身”数学题,家国情怀等时代主题成为作文题,高考试卷和社会热点的紧密呼应,让人感受到今日高考愈发开放灵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比如以人为本,欣赏“学霸”,更欣赏“学霸”的多面人生。武亦姝扎实的诗词功底、典雅的谈吐气质广为赞叹,安徽考生跪谢母亲、懂得感恩的为人品质感动众人,广西状元严格自律、立志科研的远大志向备受好评……可以说,这场考试已成为全社会了解当代青年的一个窗口,他们阳光健康、自信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感染我们的同时,更让人相信,这就是未来中国蓬勃发展的底气所在。

  显而易见,整个社会的“高考观”已经发生了质变。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成才路径丰富多样,人们面对高考的心情不再像三四十年前那般紧张。虽然不再一考定终身,但国人的高考情结还在,因为这场考试见证奋斗、记录成长,是让人毕生难忘的成人礼。从学习过程来看,十二年寒窗苦读习得的学识,构成了每个人行走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从中获得的学习能力,更是受益一生的宝贵技能;从人生经历来看,小小少年为高考而努力拼搏的过程,也是锤炼心性、打磨意志的过程。那些披星戴月的日子,让人学会了独自面对挑战,更在十七八岁的心灵中印下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铁律。拥有这样一段汗水浸透的青葱岁月,无疑会让人更加从容地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高考制度一路走来,赞誉无数,批评也不少。但“公平”是人们对高考的普遍共识。这几天,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热传。作者在对比了中美高等教育选拔方式后慨叹,“全世界再也找不着像高考这么公平的制度,全世界再也找不到这样给底层青年向上流动的机会”。诚如斯言。作为量能取才的渠道,高考摒弃了权力、出身和人际关系的干扰,让落后地区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家乡、接触外面的世界,让有所积累的孩子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走上更宽广的人生舞台。为了不辱使命,高考一直在与时俱进地探索,如何更好与国家需要和社会变化同频共振。不论是放权高校自主招生,还是调整考试方式,抑或是推动异地高考,改革行进的每一步都瞄准着为青春护航、为梦想指路的初心。

  “那些年的苦难和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的决心让我明白,迈不过挫折这个坎,就永远不会长大。”一位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如是感叹。40多年过去了,时代在变,高考在变,选择在变,但中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没有变,读书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梦想的社会主旋律没有变。全民关注高考,与其说关注的是这场考试,不如说关注的是这场考试凝结的精神价值。不论是考生还是我们,都用好这场考试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永远保持一股朝气蓬勃的劲头,必能收获更加出彩的人生。(范荣)

责任编辑:王欣舒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