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能改是对质疑精神的呵护
日期:2019-06-17
来源:贵州日报

  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与孩子探讨教材有错的做法,出版社知错就改的选择和态度,无疑是给小学生质疑表现点了一个大大的赞,实质上是对小学生大胆质疑行为和质疑精神最好的重视、鼓励和呵护。

  针对福州一名小学生认为课本中《羿射九日》表述不恰当的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14日通过官方微博表示:“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古人很早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质疑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之一。只有具有质疑精神,才有可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的思辨意识。但一直以来,我国大中小学生普遍缺乏探索、质疑精神,不敢怀疑、否定权威。而今,8岁小学生公开、大胆质疑语文教科书中的“蹚过九十九条大河”的表述不恰当,其质疑精神的确令人感佩。

  其实,这不是第一个质疑语文教科书内容出错的小学生。2016年底,北京二中亦庄学校五年级小学生张秋实写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语文教科书上一幅关于宋朝知县的配图有误,知县着装应为青绿色而非紫色,图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与历史不符。相比较过去学生迷信教材、老师和权威而言,现在的小学生敢于怀疑教材有错的表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质疑教材内容有错需要不小的勇气,同时说明现在的孩子爱思考了,知识面也宽了。

  更令人欣慰和欣喜的是,学校、家长对小学生质疑课本内容出错的行为,并没有敷衍应对,更没有批评孩子钻牛角尖,而是与孩子一起探讨“蹚”字到底有没有用错,并不断联系出版社,反馈孩子的质疑。而出版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接到质疑信息后,既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选择当“杠精”,找各种借口否认课本中的错误,而是认真研究后,最终承认“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并表示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与孩子探讨教材有错的做法,出版社知错就改的选择和态度,无疑是给小学生质疑表现点了一个大大的赞,实质上是对小学生大胆质疑行为和质疑精神最好的重视、鼓励和呵护,回归到引导学生思考的科学教育之路上来,值得我们点赞。

  当然,教科书不同于一般的图书,小学生频频质疑教材出错,这也提醒和警示出版机构在编写教材时,要更加小心、谨慎。特别是编写语文课文和配图时,不能只考虑文学性、艺术性和哲理,还要考虑到科学性、逻辑性、历史常识等,二者缺一不可。(何勇)

责任编辑:王欣舒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