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艺术与历史的最佳平衡点
日期:2019-04-11
来源:新华日报

  电视剧《国宝奇旅》于今年年初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首播,并在各大网站同步播出,引发热烈反响。4月8日,由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电视剧《国宝奇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主流题材如何有所创新,打造出口碑和收视俱佳的历史剧?《国宝奇旅》主创以及业内专家共同总结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题材、主题与情节

  电视剧《国宝奇旅》由人气演员刘烨、袁珊珊领衔主演,改编自章剑华的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之二的《承载》。该剧讲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以易培基、马衡为代表的故宫人,坚持“人在文物在,人亡文物不能亡”的信念,保护故宫文物南迁的历程。在带领观众跨越历史、触碰烽火岁月的同时,《国宝奇旅》也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历史剧创作的成功经验。

  “历史剧要特别注意题材遴选。”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康尔指出,电视剧《国宝奇旅》的主创在题材遴选时目光是犀利的,文物南迁是故宫史、文物史、抗战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文物南迁历时十多年,在漫长的过程当中争议不断、困难重重,特别具有故事性、戏剧性,是艺术创作的一座“金矿”。“文物南迁跨越数万里,途中既要防盗匪,又要避战火,这一次文化长征,为电视剧《国宝奇旅》的再创作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与精湛的立意。”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历史剧不能避开那些沉重的表现对象。康尔教授分析说,关于藏宝、取宝、夺宝、护宝的故事,当下的影视剧创作非常多。相形之下,其他作品更多呈现的立意是什么呢?有的是呈现了过程的曲折和惊心动魄,有的是彰显了超级英雄的无所不能,但电视剧《国宝奇旅》在立意的预设、凝练与表达上,显然是花了一番功夫,它生动地向观众传达了一个厚重的理念:故宫中珍藏的国宝是中华文化之根,留下这批国宝,在国家统一、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的层面上意义非常重大。“所以说,电视剧《国宝奇旅》借助大义凛然的人物、百折不挠的故事、意味深长的话语,使观众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信念信仰的教育。”

  既然是《国宝奇旅》,一个“奇”字就对作品的戏剧性有了高要求。“电视剧没有张力是没有人看的。”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沈国芳看来,《国宝奇旅》既不是一般的战争剧,也不是单纯的爱情伦理剧,而是复合型的。其艺术特色之一就是用国宝的命运牵制人物的命运,用这两种对立期待制造出戏剧的张力。看剧时,观众心中第一是对国宝安全的期待,其次是对情感戏的期待,这两种期待一直贯穿着全剧,像螺丝越拧越紧,最终形成一种推动力。

  文本、编剧与呈现

  从一部成功的文本转变为一部成功的影视剧,《国宝奇旅》的制作与热播,向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思路。

  在评论家王振羽看来,《国宝奇旅》验证了一项值得总结的规律,“如果一部影视剧以一个好的文本为基础,那么它就容易成功。”在这样的双重关系之中,提倡的是一种当代文学与影视的有益互动,两者可以互为表里、互相反哺。王振羽指出,文本创作者要顺应时代潮流,“21世纪以后的剧本几乎不是写作出来的,是制作出来的。比如说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就是典型个例。原著至今还在创作中,但是电视剧拍得比原著剧情还要超前。可以说,纯粹个人创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国宝奇旅》编剧牛静坦言,改编纪实性的文学作品的确是一次重大挑战,必须做好艺术虚构的把控。他回忆说,自己仔细研究过原著,认真比对历史人物的真实身份,对人物有舍弃、有增添。另外,故宫文物那么多,电视剧从哪一件文物入手聚焦?剧中设置了用《中秋帖》的得失、真伪贯穿全剧,最后男主人公任弘毅用《中秋帖》设了一个局,才给了本田为什么不炸毁列车一个合理解释。

  尊重原著与二次创作之间的原则与边界在哪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王晖评价说,《国宝奇旅》遵循了原著的写法,但在人物情节上有所加减改删,比如说时间地点都改编了。另外,对于文物的南迁过程,电视剧囿于篇幅没有完整表现,仅仅表现文物到达浦口站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为了整个剧情的丰满程度,剧中增加的人物是比较多的,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两条线索,一个是任弘毅父亲、姐姐这一条线,一个是丹青会这一条线。“我想导演和编剧就是强调中国民间组织对于文物的态度,这样的增加有深度、也有合理性。《国宝奇旅》从人物设计上,对当下的抗战电视剧是一个非常大的启示。”

  历史、真实与艺术

  这些年来,历史剧中的“戏说”成分不少,部分抗战剧一度被贴上了“抗日神剧”的标签,因其夸张、雷人的情节而遭到诟病。对此康尔表示,“对于历史剧而言,可看性、戏剧性和历史真实性的权衡,是创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的主创能够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那么作品就伟大、成功了。”

  既要好看,又要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性,这当中如何取舍?“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历来的原则就是重大事件和人物不允许虚构,小事、次要人物是可以合理想象的。”对此,王晖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为了达成某种艺术表现手段,完全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想象。沈国芳指出,电视剧是靠故事吸引观众的,单纯国宝南迁的故事是很难讲的。《国宝奇旅》以王献之《中秋帖》为线索,将中日之间的隐性与显性矛盾交错呈现,同时非常巧妙地用国宝串联起了相关的四个家庭,而这四个家庭的爱恨情仇,都与《中秋帖》相关,这些故事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拓展了《国宝奇旅》的情节维度,于是戏剧就有了冲突,角色就有了鲜活的动作。

  敬畏历史才有未来。好的历史剧,先做好对“史实”的还原,才能正确传达对“史识”的认知。《国宝奇旅》总制片人孙浩说,为了充分了解历史细节,进组之前,该剧导演、编剧就带领男女主角到故宫去踩点学习。到了剧组以后,导演还带领大家一起围读剧本,这在如今的电视剧创作中已很少见了。同时,导演对美术的要求非常高。“在火车站的戏非常多,为此我们曾经花了150万在野外搭了火车头场景。同时在摄影棚里面又搭了车厢,力争要做到精益求精,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

  “对于当前的电视剧创作来说,收视率和美誉度都很重要,甚至美誉度应当重于收视率。” 《国宝奇旅》的原作者、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说,艺术创作要有责任感,文化要有使命感。创作这部作品,自己达到了一个最大目的,就是让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被更多人了解,展现这一批知识分子、故宫人是如何保护中华文化的,向观众提供正能量的精神食粮。“其实观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大人物是关注的,不能说观众整天只关心那些谈情说爱的俗气话题,我们不能低估观众。” (记者 顾星欣)

责任编辑:王欣舒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