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楹联文化走近大众
日期:2019-02-20
来源:江西日报

  春节期间,一些媒体和娱乐节目中出现了不少对联文化元素,这有力地推动了对联文化的传播,但也引来了一些讨论,比如平仄问题、词性对应问题等。普通人怎样写出一幅合乎规范的对联?跟随新闻热点,进一步普及和宣传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显得正逢其时。

  春晚对联节目引发学术热议

  今年央视春晚岳云鹏的相声《妙言趣语》提到了对联,“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乐趣,但也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很多人吐槽不合规则。因为在一名楹联学会会员的眼里,正确的例子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同时,春节期间,国内一知名媒体在醒目位置连日刊登春联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多不合《联律通则》,平仄失律,也让楹联界人士有话要说。

  “对于大众而言,对联平仄关是难过的。多数人认为,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就是对联。从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规则——平仄相谐。甚至连仄起(上联尾字仄声)平收(下联尾字平声)的铁律也置若罔闻。作联者还不乏文坛名家,这无疑凸显对联知识在媒体人和文化名人中的匮乏。”吉安市楹联学会王克明甚至有点“愤愤不已”。一些楹联爱好者还用写对联的方式“调侃”错用对联现象,如联家王卫军撰联告诫“要深知,隔行如隔山,国粹焉能戏说;须谨慎,登对似登月,楹联岂可胡编”;另一联家黄进则撰联感叹“晚会大咖平仄错;对联小众传承难”。

  当然,理性的声音也不少。一位网名为“潇湘妃子”的对联爱好者表示,今年春晚的相声节目里虽然出现了一些不合联律的对联,不过相声本来就是娱乐大众的,要求不能太高。专注于对联知识普及的知名公众号“白藏阁”网友撰文认为,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也是一种“公共场合”,如果能更规范、更讲究一些,无疑更能令人信服,就像自己去KTV唱歌爱怎么唱怎么唱,站到大舞台上还跑调就尴尬了。江西省楹联学会会长文师华观点则很积极,他认为,楹联界对媒体不必求全责备,虽然春联应用范围极广,但对联创作还是极为小众,想让媒体和大众都非常熟知对联创作的规则,有些苛责了,“大家都在关注对联时,我们楹联学会的专业人士,就应该趁机多进行一些普及性工作,让对联这个文化传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对联“平仄”大多数人已“先天性”掌握

  对联怎样写才能不露怯、合规范?“这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我们总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是了解和尊重,你熟悉汉语拼音四声的话,对联平仄就明白了,这可以说是先天性就能掌握的事情。”江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文武说。

  据介绍,早在2007年,中国楹联学会就发布了《联律通则》,这已成为楹联界公认的一个创作准则。对联最主要的几个要求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具体来讲,“字句对等不用说了,上联5个字下联6个字,总不叫对联吧?”龙文武说。词性对品、结构对应,是说起码相对应位置上的词结构形式必须一致,比如,“大山”不能对“日月”,前者偏正结构,后者是联合结构。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节律是什么?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也就是两个字才是一音节;对立就是从单句上要“平仄交替”,如“大漠沙如雪(仄仄平平仄)”,从上下两联双句来看,就要“平平”对“仄仄”,如“山花”对“海树”。

  其实,多数人对平仄先天性就具备掌握它的“本领”。他介绍,按《联律通则》第八条规定,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也就是说,“老先生熟悉古韵就按古韵来安排平仄关系,不熟悉古韵的年轻人,按‘今声’来安排平仄,只要在创作中两者别混用就行”。按“今声”也即现在的汉语拼音来论,那就是“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因此,如果大家熟悉《联律通则》这个规定的话,基本上大多数国人是能分清“平仄”的,“一秒钟就能掌握”,因为“谁还没学过汉语拼音呢”?!

  另外,普通人不需畏难,有时间也可以多翻翻戏曲家李渔的《笠翁对韵》,这本入门书按韵排列,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熟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韵格律,自然地领会平仄对仗,以后在学做对联和诗词时,便可信手拈来。

  应多做对联文化的传承工作

  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之一,既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又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当今快节奏的生产生活中,对联这种快捷灵活的文体,正发挥着文艺轻骑兵的作用。目前,我省对联创作队伍的规模有多大?据介绍,擅长对联创作的人群相对集中在一些社团机构中,如江西省楹联学会、江西省诗词学会等。据江西省诗词学会会长胡迎建介绍,该会省级会员约1500人。江西省楹联学会省级会员约500人,如果按每个县都成立了楹联学会来估算,全省爱好对联创作的人数大约1万人,他们中多数人每年都会为老百姓创作并书写新春联。

  作为文化大省,我省不少地区的景区、书院等公共场所都挂有对联,一副经典的对联能提升该地区不少文化品位。“但是如果不遵守对联的创作规律和张贴手法,则往往会闹笑话。”江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聂丽芹说了一件她比较在意的事,南昌市区某文化公园就有一副对联挂错了,上下联颠倒,她提醒了园区,“第二次去,仍然是老样子,这副对联的错误还被网友发到了网上。”聂丽芹介绍,春联左右联贴错是禁忌,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还是那个“仄起平收”的铁律。

  去年,江西楹联界做了件大事,完成《江西对联集成》一书共220万字上下卷,在江西楹联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填补了该项工作的空白。怎么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怎么把对联创作普及到普通民众?文师华认为,基础教育非常重要。对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范围的扩大,前景看好。作为平仄协调、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我们要多做教育传承工作。目前,南昌市有少量学校已经设有楹联班,但总体相比还是不够,今后要开展更多的楹联教育活动,争取楹联文化进校园、在大学举行对联艺术讲座。(钟秋兰)

责任编辑:王欣舒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