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夜间开放”式的 为民服务
日期:2019-02-20
来源:新华日报

  故宫博物院17日发布“紫禁城上元之夜”首次接受公众预约夜间开放的信息,引发持续关注和抢票热潮,活动预约票“秒光”,可见公众对于看看“夜色下的故宫”的愿望多么强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会快速增长,逛博物院、看文化馆的人会越来越多。不只看一个馆,还想看多个馆;不仅看一次,还想经常看;不但白天看,希望夜间也能看。这些都日渐成为文化消费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文化场馆开始免费对外开放,此前也有不少文化场馆尝试对百姓“夜间开放”。如2016年起,南京博物院等文化场馆在每年“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举办夜间活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在每年春节灯会期间,也开启“夜游模式”。文化场馆开展的夜游活动普遍受到热烈欢迎,同时也有很多人感慨,这样的“夜间开放”还是太少了、频率太低了。

  当然,民众希望博物馆多一些“夜间开放”,并不是要求文化场馆都要搞夜间对外开放。毕竟,群众没有需求,有“戏”没人看,也会造成浪费。是否满足“夜间开放”的条件,需要实事求是地论证。“夜间开放”获点赞,正在于百姓乐见更多文化场馆像故宫博物院一样,用“不打烊”的服务精神更好地方便群众。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过去,70%的区域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90%的藏品沉睡在库房里;现在,故宫开放区域超八成,并推出夜间开放等服务。人们感叹,故宫变了,从养在深闺、正襟危坐,变成敞开大门、笑迎八方来客。这种改变折射的,正是服务理念的转变。用故宫掌门人单霁翔的话说,就是“不以管理方便为中心,而以观众方便为中心”。

  近年来,不管是文化场馆,还是政府服务部门,类似“夜间开放”这样满足百姓需要的服务举措越来越多。南京中小学实行“弹性离校”,学校放学“不打烊”,方便双职工家长;深圳多个行政服务大厅午间“不打烊”,方便群众错峰办理各项业务。这些措施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也正说明,公共服务部门一定要有服务意识、用户意识,要从群众利益出发,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不方便当成自己的不方便。只有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精准对接并切实满足群众的需求,才能把好事办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点赞。(杨丽)

责任编辑:王欣舒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