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教师攒钱为学生买棉鞋,别只当成暖闻
日期:2018-12-12
来源:新京报
不能只看到当事老师攒钱为全校学生买棉鞋的暖意,还应看到这些留守儿童“可怜脚上鞋正薄”的寒冬求学处境。

  看到有的学生大冬天还穿着破旧的单鞋,脚上长了冻疮,走路一瘸一拐。丹江口市大沟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90后教师杨耀翔积攒了一年多工资,花了一万多元为全校62名学生每人买回一双崭新的皮棉鞋。据报道,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不少学生冬天盖的被子还很薄,还穿着夏天穿的单鞋。 

  一位刚毕业的小伙子,家境并不富裕,能够从2400元的工资里省吃俭用为全校学生买棉鞋,的确令人感动。但暖心之余,也不禁心疼这些冬天没有棉鞋穿的孩子们。 

  而这桩暖闻,也让不少人想起了去年冬天的“冰花男孩”,稚嫩的小脸配上那一头“银发”,刺痛着公众最柔软的神经。 

  可以想象,天真乐观的“冰花男孩”自己可能并没觉得有多少苦,但公众却深受“刺激”,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同样,大沟林区大冬天还穿着破旧单鞋的孩子们想必也见怪不怪,甚至也会不乏相互打趣,“苦中作乐”的。 

  但他们越是“云淡风轻”,于我们而言,就越难以接受。如今很多早已摆脱衣食之虞的公众,可能真的很难想象还会有孩子在大冬天穿不上一双棉鞋。然而现实却是:“冰花男孩”所在的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和杨老师任教的丹江口市大沟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这类偏远高寒贫困地区的孩子,一到冬天,求学之路就变得格外艰难。 

  这桩暖闻也提醒我们,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理应得到社会更多关注。特别是在冬季,他们吃得好不好,棉衣能不能保暖,学校和家里取暖设备有没有达标——当地政府和学校需要有考量,更要有实际行动,要给留守儿童们更多实质性的关怀帮助。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寒冬求学的艰辛,既不能被动依赖社会捐助,更不能指望单靠薪资微薄的老师自掏腰包,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在相对贫困艰苦的地区,人力、物力向教育、孩子倾斜的力度是不是应该更大一些? 

  这些年,各地的教育投入占比连年增长,但值得一问的是,这些增长有没有优先考虑到偏远贫困地区?把关爱工作更多做在平时,让孩子们免于冻馁之苦,这是教育扶贫最基本的要求。 

  站在更高层次审视,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孩子所面临的困境,又何止是物质条件的艰难?相比于“取暖设备”之类的改善,如何营建一条“教育改变命运”的顺畅大道,更是任重而道远。“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生们不受冻,能安心学习,将来有出息。”杨老师的心愿,或也是这些孩子们隐形的愿望。(胡欣红 教师)

责任编辑:桑小婷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