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拿工具的”不输“握笔杆的”
日期:2018-01-19
来源:人民日报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的技工队伍。应当尽快转变观念,改变评价体系,让高技能人才与教授、工程师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可,拥有同等的社会荣誉感。

  近日,江苏省的一项表彰让几位不到20岁的年轻人成为新晋“网红”。这几位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奖的小伙子不仅被授予“江苏工匠”称号,还有几十万元不等的奖金。其中,作为大赛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尔奖的中国选手,19岁的宋彪更是得到高达80万元的奖励,还被直接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19岁,副高,这样的成功对普通人来说如同传奇;对一线技术工人和在读的职校学生来说,震动之外,也带来了鼓舞与希望。放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更有其标杆意义。

  “学习不好的人,才会上职校。”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及观念的影响,技术工人被认为没前途、没面子。有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的人不介意当工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而非职校。就连宋彪自己,也是初中毕业后,因为中考成绩一般而选择了去职业学校读书。

  社会上普遍“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在企业里,员工升职晋级,绕不开学历这个硬杠杠。即使是拿了国家级大奖的技工,没有一定的学历,发展依旧受限。同样一份工作,技工的薪资往往要比管理人员低两三个档次。进入管理层,成为很多技工心目中的最好出路。一些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也偏爱高学历人员,对高级技工往往设置更高门槛。

  一方面是大伙儿不愿意上职校、学技能、当技工,另一方面,却是企业年年抱怨招人难、技工荒。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增加、就业压力较大的现阶段,“技工院校就业率接近100%”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形成强烈对照。人社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支高质量的技工队伍不可或缺。完美的理念、先进的设计,通过技工的巧手才能实现,否则只能停留在图纸上。德国制造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与其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密不可分,职业教育常被人们视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我国,目前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质量都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技工人才,正成为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块短板。

  补上技工人才短板,培养高质量的技工队伍,转变技工“没面子”的观念最关键。转变观念,离不开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真正做到“拿工具的”不输“握笔杆的”, 让高技能人才与教授、工程师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可,拥有同等的社会荣誉感。只有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技能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真正愿意学技能、当技工,我们的技工队伍才能不断壮大,才有可能从中培育出大国工匠。一流的产品离不开一流的技工,中国制造要摆脱“质量一般”的形象,靠的是技工的工匠精神,靠的是“毫发毕现”的绝活妙技。

  今天,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精湛技艺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质量技工队伍。同时,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条件更好地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发展空间。相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正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李心萍)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