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军歌壮军威
日期:2017-07-28
来源:人民日报
从《诗经·国风》中“与子同泽”“与子偕作”的卫国庶民到王昌龄笔下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国古典诗词自古就有这样一条慷慨激昂、金戈铁马的传统。

  从《诗经·国风》中“与子同泽”“与子偕作”的卫国庶民到王昌龄笔下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国古典诗词自古就有这样一条慷慨激昂、金戈铁马的传统。于血火之间涅槃重生的新中国,她的南征北战、她不屈的军魂与不倒的战旗、她在和平发展时期的铮铮铁骨与英雄情怀,也在不断地被人们以文艺的样式刻录下来。在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中,军旅文艺最为直接鲜明地体现出文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并以其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凝聚人心,催人奋进。

  军旅文艺与时代同行,首先表现在积极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主题,表现时代的主旋律精神。从臧克家的《从军行》、沙汀的《随军散记》,到王树增的《抗日战争》,作家用笔唱响了我军抵御外敌入侵时的英雄赞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送红军》等优秀革命歌曲凝聚着我军严谨的作风与强烈的战斗精神,抒发着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奔革命;《小白杨》《咱当兵的人》等新时期脍炙人口的军营歌曲,传递的则是和平时期军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红十字方队》《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冲出亚马逊》等作品,聚焦军医、特种兵等特殊的军人群体与新一代军人平凡中的伟大。但凡经久不衰的作品,无不既传递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旅主题,又承载着爱国、担当等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品质。

  军旅文艺与时代同行,还意味着其文艺表现样式需具有时代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工农文艺,还是今天的战争大片或军旅题材的青春剧,但凡深入人心的作品无不贴近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抗战时期,我军的文艺队伍充分利用莲花落、渔鼓词、春锣情、大鼓词等民间曲艺形式,京剧、东河戏、木偶戏等传统戏剧形式以及各地流行的民歌和歌谣等为载体进行创作,将文艺大众化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当国家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人们对文艺的需求不断增强,文艺样式随之丰富起来。歌曲《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说句心里话》等军旅题材的歌曲所以广为传唱,与其搭乘了国内流行音乐发展高峰的快车不无关系。尤其影视艺术的长足发展更为军旅文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这一阶段的其他文艺作品主人公相似,《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等影视作品中的军人形象也告别了脸谱式的“高大全”模式,代之以“成长小说”式的主人公类型:不完美,但不断地自我超越,军人形象随之有血有肉起来,而这也正是大众审美的需求与体现。

  军旅文艺与时代同行,在今天更意味着要紧扣强军目标,展现今天这个时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传递其所蕴含着的英雄主义气概。著名词作家、剧作家阎肃生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舞台和屏幕上也有风花雪月,但这个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爬冰卧雪,月是边关冷月。”从烽火连天的传统战争、陆海空一体的立体战争,到反恐战、信息战、心理战等“看不见的战争”,军人的形象与使命在不断变化,军旅文艺如何把住时代的脉动准确定焦?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崇高、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军旅文艺如何树立新风正气,挺起文艺精神的脊梁,坚守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内核?这都是时代向军旅文艺发起的挑战。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如何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实现强军兴军目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如何适应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这些对我军来说是不忘初心、固本开新的征程;对我们的军旅文艺来说,更是时代给予的宝贵机遇。

  军旅文艺与时代同行,这关乎时代精神的建构,关乎理想信念的锻造与传递。坚持军旅特色,就要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旗帜,体现出军人的铁血气质与精神风貌,以崇高、壮美的美学风格,反映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反映英雄的不屈意志与气节,不断开拓新题材、创新新视角、表现新境界,为军队、为民族、为国家吹响嘹亮的时代号角,团结奋进,共创辉煌。(任艺萍)

责任编辑:梁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