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报告文学,引来无数人阅读;一群美德故事,引来许多人效仿。《美德载梦》的作者张荣超不会想到,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出版后,能在社会上引发这么多意想不到的效应。(4月12日 中国文明网)
也许很多人觉得难以想象,一部报告文学竟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其实,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让人觉得意外,是因为当下“报告文学”已日渐式微,可能很多人只想起了《包身工》和《哥德巴赫猜想》,更有甚者可能会问——什么是报告文学?这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似乎不太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了。
说它在情理之中,是因为“报告文学”的独特之处就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叙写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其真实生活,兼具形象性和抒情性。充满正能量又各有闪光点的好人其实很符合报告文学的这些特征。应当说,这只老“酒瓶”适时装了好人牌新“酒”,使其能持续散发出浓浓的“正能量”。
据资料显示,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张荣超行乡间土路,坐农家板凳,访好人家庭,听美德故事,把汗水浸透春夏秋季,获得大量第一手素材。不可思议的是,他八易其稿才将书出版。
不得不说,张荣超打造这只新瓶子,很有心也很用心。这才让好人用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一直以来,报纸刊登,微信投票……好人大多以这些固定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日复一日,受众们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旧瓶装新酒,瓶子要别致。那新的瓶子呢?
《美德载梦》作为报告文学,这样一只“老瓶子”能十分全面展示好人,使人物更立体,让人物更具吸引力,关键在于报告文学的属性。其实宣传方式没有新旧之分,只有适合与否。(陈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