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不是小事
发表时间:2017-04-28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风背后是思想,文风体现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可以判断党的作风。可以说,文风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党群关系,关乎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风问题,指出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强调发文报文都要言之有物,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媒体认真改进文风,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多了,语言文字沾着露珠,音频荧屏新风扑面。但文风积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风改进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改文风,更加体现群众观点、国情意识和文化自信,使报道有血有肉有灵魂,打造与新闻媒体职责使命相适应的气质和品格。

  好文风是在基层走出来的。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勤走基层是增进群众感情的基本功。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只有真正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写出的报道才有根,才有旺盛生命力。勤走基层是撷取丰富素材的直通车。现在,新闻采编播发技术越来越先进,获取新闻素材的手段越来越多样,但再酷的装备、再炫的技术,都不能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到基层“捉活鱼”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新闻工作者必须扎根于社会实践的土壤,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才能获得平时听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情况,推出接地气、有生气、冒热气的精品。勤走基层是掌握百姓语言的金钥匙。改文风,就是要学习百姓语言,掌握群众的朴素话语,活用鲜活传神的网络语言,做到“长话短说、官话民说、粗话雅说、空话不说”,形成体现新闻媒体自身品格的话语话风。在选择活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的典范,像“APEC蓝”“给力”“点赞”“蛮拼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既通俗又贴切,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好文风是用故事讲出来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新闻报道要想讲好故事、让人爱看爱听,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形式、新颖的手段缺一不可。真挚的情感,是对党、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热爱,是对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梦的深切认同,是真挚的百姓情怀和淳朴的人民本色,以大情怀厚重小故事。丰富的形式,就是要创新版面语言、镜头画面和网页呈现,提升版面元素“可视化”程度,聚焦基层一线,回应社会关切,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受众、更加亲近百姓。新颖的手段,就是运用融媒体手段,不断丰富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使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

  好文风是下功夫学出来的。文风好坏,与人的能力、学养密切相关。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更好驾驭各种题材素材。要注重学习经典著作,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使新闻报道更富真理和思想的力量。要善于学习前人积淀,多读古圣先贤的名篇佳作,汲取蕴含的人文精华,挖掘其中的思想价值;注意学习前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充分合理地继承和运用;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开阔我们的视野,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厚度和宽度。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既做专家,在自己的报道领域深耕细作,提升专业素养,真正有“几把刷子”;也做“杂家”,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把报道做得更好。

  改文风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是新闻战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条战线都要肩负起带头清新文风、引领时代新风的责任,争做改进文风的排头兵,当好改进文风的示范者、推动者。 (宣言)

责任编辑:项 丽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