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们 莫负好年华
发表时间:2012-08-15   来源:光明日报

杨振宁给营员们作报告

  1929年父亲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邀请,做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我们一家三口搬到清华园。那时没有清华附中,小学毕业都要到城里念中学,城里跟清华距离非常远,校车每天有几趟穿过农田进城,所以同学们到城里念书都住校,我也这样进了崇德中学(现北京市第31中学)。崇德中学是英国圣公会办的。

  有一件事情,我现在知道父亲做了很正确的决定。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发现我数学的本领很好,可是他的想法是“这个孩子数学本领很好用不着着急,可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所知道的恐怕不够多”,所以特别需要补充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初中的两个暑假,父亲找了清华大学历史系高材生丁则良,丁先生在文史方面有很高造诣,父亲请他每天早晨给我补习《孟子》。两个暑假我把《孟子》从头到尾背熟了。因为丁先生历史知识非常丰富,他给我讲到中国历史上种种事件,使我对中国古时候的历史发生了很大兴趣。今天回想起来,我觉得父亲当时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正确的。

  反观现在,不仅在中国,我们不停地在报纸上看见某某人的孩子12岁就进大学了。十几年前我在新加坡碰到了一位马来西亚华裔父亲带着一个12岁的孩子,他说孩子非常聪明,马上就可以考大学了。我考了考这个孩子,果然觉得他很聪明。可是我给了他们一些建议,我告诉他我父亲让我学《孟子》的故事,我说“你这个孩子已经学得很快,你何必要着急呢。而你要特别训练他,现在就把他送到大学去,对他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我劝他不要把孩子送到大学去。他没有听我的话,把小孩送到了当时的马来西亚大学。最近我到新加坡打听了一下,当时很有名的孩子,现在已经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在崇德念了四年,从初一到高一。崇德有一个很小的图书馆,我常常进去浏览,我劝今天的年轻人也常常做这件事。中国教育体制下,整个教育哲学是希望孩子们“专”,“专”有它的好处,可也有它的缺点。它的缺点就是使每个小孩不敢把知识面扩充开。那时候崇德中学的图书馆只有一间小屋子,可是这间小屋子对我有很好的作用。这里有一个月刊杂志叫《中学生》,我从《中学生》里学到了很多。我在初一时看杂志上的一个数字游戏,就了解了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排列”、“组合”。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看到另一本书叫《亚洲腹地旅行记》,作者是瑞典人,他20世纪初到了中国新疆,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他差点丧失了生命,看了他的书,我也特别想哪一天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还看到了一个英国天文物理学家写的书《神秘的宇宙》的译文。这本书对我有相当大的影响,书中描述的是20世纪头30年物理学的大革命,即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把这些革命的精神介绍了一下,我看后感觉震撼而激动,觉得这是值得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1937年抗战开始,我们全家离开北平,回到合肥,1938年到了昆明刚刚成立的西南联大。刚去时没有房子,在城西北郊外盖一些茅草房,一个茅草房里放20个双层床,可以住40个同学。就在这样非常简陋的宿舍里我过了6年的生活。当时非常简单,饭堂没有板凳和椅子,大家都站着吃,饭是粗米,里面常有糠皮、小石子。

责任编辑:卢 阳
分享到: 
4.55K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06037&encoding=UTF-8&data=AAxMlQAAAAcAAADsAAAAAQAc6Z2S5bCR5bm05LusIOiOq-i0n-WlveW5tOWNjgAAAAAAAAAAAAAALjAsAhQM65dQUPUncjd9RIlueWnoZMy51QIUHhdpCe-9BRw5Qhc1aeQvQY0XNJ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06037&encoding=UTF-8&data=AAxMlQAAAAcAAADsAAAAAQAc6Z2S5bCR5bm05LusIOiOq-i0n-WlveW5tOWNjgAAAAAAAAAAAAAALjAsAhQ6h7Sq-YlpHt92szcjtJlEaRaMYgIUeSCNTCiLNWq8kYps1j76NM9G6Rs.&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