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文化自信
发表时间:2022-11-23来源:中国文化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底气、骨气和志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凝结了中国精神,塑造了鲜明的中国性格,铸就了强大的中国力量,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底气。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民族,在艰难困苦之时,中华儿女在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下,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中华儿女更需在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驱动下奋勇前行,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蓬勃向上的中国。

  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明不断孕育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深厚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彰显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仁者爱人的社会规范,强调了胸怀天下、心系国家、群而不争的君子品质,这些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思想理念,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与重要支撑。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为底色,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征程中不畏艰险、砥砺前行,构筑起鲜明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革命精神为内核的革命文化,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与追求,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复兴,改变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在文化守正创新中积蓄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集中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塑造并示范了一种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能够创造更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源于五千年中华文化赋予的底气,这种自信客观理智,既不盲目放大自身文化的优越性,也不贬低其他文化,而是在守正创新中不断积聚奋进的力量。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千年,是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文化,同时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文化在不断丰富中一代代传承。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文化守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要坚持文化创新,在传统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思维引导下,以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为驱动,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加大文化对外传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价值选择。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破性发展,也是世界文明发展新的动力和推力。中华文化向来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面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形成了“求同存异”的对外交往思路,既强调“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又秉持“和而不同”的和合观,将平等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贯彻在对外交往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代中国在“和合共生”理念的指导下,为希望兼顾发展与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选择。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基本遵循,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抗“文明冲突论”“文明博弈论”等霸权逻辑,是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冲突的有益探索。因此,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文化“走出去”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增进中西文化交流、对话和理解。中国以包容开放、平等自由的理念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倡导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治理,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宋 艳 中共铁岭市委党校历史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梁 海燕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