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家典范及传世家训
发表时间:2016-12-16   来源:中国文明网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12日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中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列举诸多中国古代经典家教故事。今天,让我们通过古人的治家典范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吧。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

——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孟母三迁:为孩子成长创造好环境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岳母刺字:教育子女精忠报国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画荻教子:千方百计为子女学习创造条件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

——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诸葛亮诫子格言:教给孩子处世治国之道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戒子书》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颜氏家训: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颜氏家训》经典语句

  婚姻勿贪势家。——《颜氏家训·止足篇》

  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名实篇》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氏家训·治家》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氏家训·勉学》

  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教于》

  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颜氏家训·慕贤》

  朱子家训:对孩子生活的各方面予以规范  

  《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经典语句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责任编辑:贾 玉韬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