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在平凡中播撒爱的浓情——记全国“五好家庭”符爱浓家庭
发表时间: 2018-05-17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重庆5月17日电(记者周闻韬)61岁的彭蓉和83岁的符爱浓做了近30年邻居,老街坊搬走后,她感到特别不自在。 

  “符爱浓平常最喜欢做好事,她为人热情、家风正,子女都很有教养,是我们社区的榜样!”彭蓉家住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松树桥社区,20多年来,她和邻居们已经习惯了身边这位“正能量满满”的阿姨。“不见着她就好像缺了点啥。”彭蓉说。 

  上世纪60年代,符爱浓随丈夫从老家海南转业到重庆,全家后来搬进了松树桥社区,符爱浓的热心肠很快在邻里间出了名。 

  虽然时间跨度较大,但彭蓉依然记得,上世纪90年代,社区周边农民工较多,他们的孩子往往没有人照顾,看到一些小孩在街上游荡,符爱浓联合社区退休人员建起了儿童之家,定期把这些孩子叫来,给他们讲新中国成立前自己在地主家做工的故事,传授消防和交通安全知识,还组织他们去看望孤寡老人。 

  “符阿姨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她讲起课来头头是道,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松树桥社区党委书记林丽说,老人2013年左右搬离社区后,经她一手创办的儿童之家如今依然是社区的一项品牌活动。 

  符爱浓的一次执着还曾经改变了无数人。 

  2001年,她偶然得知一节废电池可以污染1平方米的土地,而食用被污染的土地上种植的蔬果,容易使人患上败血症和癌症。自那时起,符爱浓就把回收废电池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天出门都带着一个小布袋,看到路边丢弃的废电池便捡起来,回家整理好,再定期送去环保站。 

  不光自己拾捡,符爱浓还给所有家庭成员定了条规矩:家中的废电池不能乱放,看到地上有废电池要捡回。起初,居民们对老人的行为不以为意,渐渐地,她的执着带动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10多年来,符爱浓家庭义务搜集3万余节废旧电池。“电池婆婆”的故事,上了电视,上了报纸,还刻在了社区的文化墙上。 

  “这个家庭没有太多的豪言壮举,但他们始终在平凡中传播无私大爱,将‘随手爱心’播撒邻里。”渝北区妇联副主席姜澜说。 

  符爱浓一家古道热肠的家风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她和丈夫王修太就曾不顾家庭困难,照顾3位孤寡老人整整16年,期间还慷慨照顾10多名单位困难职工。在老人们的言传身教下,乐善好施、扶贫帮困的家风也在子女中得到了传承。 

  1979年,符爱浓年仅21岁的长子王升文在安装钻塔时,因帮助工友不幸牺牲;长女王升兰将父亲去世、母亲残疾的小姑子从8岁抚养至成人;其他家庭成员也在“九八”抗洪、汶川地震等全国重大灾害事故中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妈妈经常教育我们做事一定要无私。有一次她带我们去帮一户人家插秧,对方硬给塞了两截玉米,回家后她再三叮嘱还一些大米回去。她当时说,乐于助人的品质一定要深入到骨髓里面,这句话对我们影响很大。”符爱浓的二儿子王升武说。 

  “以前孩子们也会抱怨,说我对别人太好了,对子女要求太严了,但我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是这个社会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所以每个人也理应以一己之力,去回馈这个社会。”符爱浓说。 

  2013年,符爱浓因年迈搬离松树桥社区,开始和孙女一块生活。两年前,这个家庭迎来了第四代成员,看着可爱的小重孙,符爱浓还会经常叮嘱孙女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责任编辑: 桑小婷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