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广东惠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发表时间:2022-01-12来源:南方日报

  “00后”护士刘家怡驰援湖北战疫,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辅警哥”曾勇军百米冲刺,在车流中救下6岁男童;快递小哥黎志伟见义勇为,挡刀救人……一个个凡人善举,汇聚成文明之光,照亮了惠州这座千年古城。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自2009年首次成功创文以来,惠州市已连续五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已成为城市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引领下,惠州还在不断改善城市风貌和城市管理,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和文明实践百花齐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教,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在日前召开的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惠州提出,把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相结合,深挖城市精神内涵,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典范区,把创新创业基因和奋斗精神深度植入城市文化,绽放新时代岭东名郡的现代魅力。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城市“颜值”

  雕梁画栋、灰瓦白墙,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乡村庭院、壁画彩绘,与绿水青山交融成趣……即便进入冬季,依偎在东江东岸的墨园村仍犹如一幅意蕴悠长的水墨画,别有一番景致。

  作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墨园村拥有惠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古老的文物可追溯到明代。近年来,墨园村在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旅结合引领乡村振兴,昔日衰败破旧的古村落重焕活力,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墨园村美丽蝶变的背后,离不开惠州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行动,努力实现人文美、风尚美、环境美、文化美。

  近年来,惠州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升行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打造“一镇村一品牌、一镇村一特色”,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目前,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所有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乡村风貌显著提升,惠城区汝湖镇、博罗县柏塘镇已基本形成农房风貌示范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已成功创建10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广东省文明村镇。

  除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惠州也在逐步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从“面子”到“里子”扮靓城市“颜值”,提升惠州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2021年,为提高城市品质,惠州将推进老旧小区和“惠民空间”微改造列入“办实事、开新局”民生实事清单,并印发了《惠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对174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投资约4亿元,惠及3万余户居民。

  作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项目,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金沙俊园小区已经告别脏乱差,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小区里道路不再坑坑洼洼,空地不再杂草丛生,还配建了长者食堂、健康之家等公共设施,老人休闲、小孩玩耍都有了去处。

  为了全面提升城市颜值,惠州还运用智能化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从细微处着手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以“智慧城管”为例,该系统共享了市政园林、市容环卫、环保监控、车辆管理等城市管理综合数据,汇集了各类城市监控视频资源,可实时监测、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在“两违”整治、“净化、绿化、亮化”等行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是步道的路面破损,闹市区的占道经营,还是郊区乱倒的建筑垃圾,建筑工地的扬尘,“智慧城管”指挥中心都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通过派单办理的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助力惠州绘就文明画卷。

  新型文化空间

  提升城市“气质”

  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既要看“颜值”,也要看“气质”。丰富城市内涵,打造品质城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名单,惠州市文化馆、惠城区文化馆、惠阳区文化馆、博罗县文化馆、惠东县文化馆、龙门县文化馆均获评“国家一级馆”。这是自2015年以来,惠州第二次实现全市6个文化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馆”。

  这份荣誉是惠州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夯实文化阵地建设的努力成果。

  近年来,惠州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格局。全市共建成6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7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127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市、县、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在阵地建设方面,惠州还通过“见缝插针”的方式,将公共文化服务嵌入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社区商场等公众生活场景,打造了一批以“惠享文化空间”“粤书吧”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西湖侧畔的祝屋巷文旅街区,“爱树观湖书院”作为文旅新地标,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这里是惠州首批建成的“粤书吧”之一,拥有上千册藏书。

  在港惠新天地购物中心,喧闹的商场里新添了一处静谧的书香角落。作为全市首批建成的“惠享文化空间”之一,可以让市民在逛街之余歇歇脚、看看书。

  据统计,迄今为止,惠州已在西湖景区、南昆山景区、巽寮湾天后宫、叶挺纪念馆等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地标建成了6个“粤书吧”;同时,还在读者文化园、市青少年宫、港惠新天地、东江干部学院打造了4个“惠享文化空间”。这些具有文化辨识度,兼具“颜值”与“气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正成为当地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的基础上,惠州还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与形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惠州送文化下乡,广泛开展普惠型文体活动,打造了一批以“文化惠民大讲堂”“西湖花灯博览会”“百姓欢乐舞台”等为代表的群众文体活动品牌,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志愿服务成为

  城市“文明底色”

  元旦假期,200余名志愿者走进西湖、红花湖、金山湖等景区,投身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捡拾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为美丽惠州建设出一分力;1月7日起,受深圳疫情影响,惠州多个临深片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志愿者纷纷加入,维护现场秩序,提供问询指引……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幕幕温暖的画面,正是惠州这座“志愿之城”的生动注脚。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据统计,目前,惠州市注册志愿者已突破127万人,志愿服务组织6467支,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7.4万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志愿服务从“星星之火”已发展为“燎原之势”。

  随着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惠州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在有序拓展。如今在乡村,“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在龙门县龙城街道,“广场舞大妈”刘妙兰变成了志愿服务骨干,做糕点去探访孤寡老人;在惠东县,文明巴士开进了乡村社区,将志愿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不仅有律师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还有执业医师为村民理疗按摩……

  为推进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行动,惠州将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夯实阵地建设。目前,该市正在构建县、镇、村三级贯通,中心、所、站密切联动的公共资源阵地,把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

  1月5日,惠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启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阵地再添新成员。至此,惠州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16个,其中县(区)实践中心7个,乡镇(街道)实践所75个,村(社区)实践站1234个。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惠州在同步搭建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对接平台,形成了“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服务模式,努力做到“人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目前,全市共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3380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万余场次,服务群众300万余人次。

  在此基础上,惠州还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精准化和信息化,让志愿服务成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的国内一流城市的靓丽底色。

  记者手记

  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细处

  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往往彰显一座城市的文明。

  无论是垃圾分类亭配备的洗手池,公交站台的无障碍语音,还是养狗办证、遛狗牵绳,适量点餐、剩菜打包,这些都是熠熠生辉的文明光芒。

  作为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惠州,正尽力激活每一个文明“细胞”,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细处,擦亮“文明惠州”金字招牌。

  惠州素有乐善好施的文明基因,在这里,人们有着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此同时,惠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1999年,惠州首次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2009年,成功捧回“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迄今为止,惠州市已连续五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博罗县、龙门县也两次获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20余年的创文之路,惠州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之城、好人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一方面,“面子”靓起来了,村居美了,马路净了,公园也多了;另一方面,“里子”也做实做细了,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

  在2020年,惠州新时代文明实践还走出了新路径:博罗县首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惠东县入列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龙门县、惠城区入列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县(区)。

  这是惠州的文明进阶之路,也是惠州的美丽蝶变之路。从文明实践、文明餐桌、文明旅游,到文明交通、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网络,创文工作的每一步,都让文明基因不断融入城市的血脉当中,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底色。(记者于蕾 糜朝霞 通讯员何海波)

责任编辑:杨 学静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