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7-03来源:芜湖文明网
心中有诗,就没有去不到的远方
作者:林越

  “每一块云都蘸满深蓝的水,每一穗麦子都挂着金色的太阳,露珠驮着阳光,在枝条间奔跑。……”最近,39岁的河南牧羊人李松山因为一段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视频中,他说话时紧绷的表情和走路的样子一度引起哄笑,但他用含糊不清的声音读出的诗句,却句句都饱蘸着对生活的热情。这个从小患病致残,无奈辍学回家放羊的中年汉子,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在放羊间隙坚持写诗,用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把生活过成了令人称道的远方。

  听着李松山一字一句读诗的声音,咀嚼着他在诗句里对人生道不尽的叩问,不禁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他就是被贬到黄州时的苏轼。这时候的他,穷得只能多睡觉、少吃饭,为了“砍断”自己购物的手,把铜钱都吊在房梁上,要用时就用叉竿挑下来。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写了《赤壁赋》《念奴娇》,还有很多人喜欢的《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面对生活的坎坷,苏轼以豁达淡然报之,面对命运的残酷,李松山用热烈和执着回应。

  这就是诗的力量吧?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吧?这就是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地流淌在我们这个民族血脉里的力量吧!小时候,我们在“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第一次领悟“美”是什么,在“汗滴禾下土”中读懂了“粒粒皆辛苦”的艰辛;长大后,我们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见识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在“举头望明月”中第一次体会“故乡”两个字饱含的深情。我们开始明白人生的多姿多彩,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既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往直前,也有“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的百折不回。有人说,中国人学文学,其实是学做人。它为一个个不同的你和我,抹去了外在的、物质的差异,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得到了自由而透彻的交流,更让每个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探寻到什么才是人生最终的意义。

  在当下,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也就不断上涨。有人感慨日日在生活中奔波打滚,有人喟叹诗和远方究竟在何方。而这个时候,李松山告诉我们:“诗和远方在腿脚能走到的地方,也在精神能够抵达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能对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一个牧羊人产生共鸣,为什么能在他质朴的诗句中读懂生活的美好和热烈,因为其实我们心中都有诗,这是五千年泱泱华夏文明为我们镌刻进血脉的东西,是跨越千年、穿越万年都能彼此相通的心意,是我们对爱、对美、对理想的共同追求。

  诗意的种子就在你我的心底,总有一天它会开出幽香的花。所以,不必彷徨,也不必喟叹,心中有诗,就没有去不到的远方。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