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愁博物馆聆听岁月的浅吟低唱
樊树林

  门口堆满风车、簸箕、石磨……从去年4月起,四川成都市民杨波开始在龙泉驿老家打造乡愁博物馆,他希望通过这些旧时老物件的展出,人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振兴乡村、记住乡愁、弘扬传统,人人有责。”杨波说,乡愁博物馆会先向自己的朋友等小圈子开放,再逐步过渡到向公众开放。他的设想是,乡愁博物馆最终成为一个正式的免费博物馆,有保洁有讲解,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乡愁。(据4月7日《成都商报》)

  “乡愁不是一个人的乡愁,它代表的是一代人的乡愁。”乡愁是一种根植于民众心中的文化,是人们与过去生活图景的交流对话,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坚守的一种情感。在城市化加快和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当下,在人口流动迅速的陌生人社会,乡愁越发成为公众心中的那一抹“绿色”,成为现实镜像中无法忘记的记忆追问。

  在乡愁成了公众“声声唤”的稀有之物的当下,成都市民杨波在老家打造乡愁博物馆,并希望通过那些自己收藏的旧时老物件的展出,在完成自己多年来的夙愿之时,也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版图,触摸到农耕文明的历史记忆,聆听到岁月变迁的浅吟低唱,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公众的乡愁渴求会产生较大的作用。

  杨波的乡愁博物馆目前雏形初具,完全建成后将逐步对外免费开放。展馆内包括收集物品,前前后后花费50多万元,作为一个普通人而言,付出这样的成本不是一个小数字,因此,受到媒体的关注和网友的点赞也在情理之中。特别是,杨波将自己多年收藏的猪槽、木床、农具等藏品由私藏变成分享,也是共享理念在打捞乡愁记忆上的鲜明例证,更是利他精神的具体呈现。

  要让乡愁博物馆发挥出更大价值,释放出更大意义,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扶持。一方面,当地教育、文化等部门可以将乡愁博物馆设置为当前学生研学旅行的线路或基地,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农耕文明的一些细节;另一方面,文化、旅游部门也可以帮助丰富展馆的内容,比如,可以采用众筹的方式,鼓励当地市民将自己家的藏品等“贡献”出来,实现“美美与共”;第三,相关部门更需要站位到“传承文脉、振兴乡村”的高度,将其列为民俗游的景点,并组织专业人员挖掘出部分展品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展品立体化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消逝的是时光,带不走的是乡愁。愿成都这家个人乡愁博物馆在合力推动下,更具活力、实力、魅力,让其承载更多人心中的那片柔软与温馨!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端午之思 | 纪念的本真 在于把屈原还给历史
  2. 端午之食 | 艾叶飘香 飘的是乡愁
  3. 端午之思 | 找寻灵魂自救的"药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