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赞歌
张栋

  三月,因春归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特征而显得不同寻常。

  三月,因学习雷锋、歌颂榜样的时代风尚而显得风清气正、爱潮叠涌。

  若把历史比作浩瀚的苍穹,多少英雄豪杰、文人骚客尽都化作点缀夜幕的星辰,每一颗都代表着一段永垂竹帛的传奇,蕴藏着一种永世无穷的力量,凝聚着一种永不磨灭的时代精神。雷锋,既没有叱咤风云、驰骋战场之壮举,也没有挥毫泼墨、泽畔沉吟的情趣,但他,却以最朴素的认识和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成为了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赞歌飞扬,唱出了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全民礼颂。

  赞歌嘹亮,唱起了学习雷锋的滚滚浪潮,举国共勉。

  雷锋,以平凡的人生实践,标注了人生选择的价值坐标,成为了新时期我们学习的道德楷模。

  雷锋精神,不再简单的指代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美德。时代的变迁赋予了雷锋精神更多的内涵,它是集传统美德、时代风采、党的先进本色为一体的“精神样本”。它就像一首旋律优美的舞曲,以各种美德为美妙的音符,永远响彻在中国的大江南北。

  光阴如梭五十六载,雷锋是否还在身边?

  爱心青年阿里木江·哈力克,在新疆人眼中他是“好巴郎”,在贵州人眼中,他是一位“草根慈善家”。他以卖羊肉串谋生,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商贩,却以微薄的收入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阿里木用一颗赤诚之心,演绎了一位少数民族青年的大爱情怀,成为当代青年的骄傲。

  山村教师曾昭富,为了偏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毅然放弃官从教,为了实现大山孩子们走出去的梦想,他三尺讲台孜孜育人、一支粉笔辛勤耕耘。讲桌后、黑板前,他一站一写就是三十多年,曾昭富说:“我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在大山里呆一天,下辈子我还要在山里教书。”

  “草帽书记”杨善洲, 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之后,他义务植树绿荒山,一心为民做奉献。至今,“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的歌谣声仍然回荡在滇西的大山深处。

  时代楷模吴亚琴,在从事社区工作的22年里,她始终心系群众、情系社区,她带领党员和群众攻坚克难、呕心治理,硬是将一个“老旧散乱”小区打造成人人夸赞的花园社区和幸福社区,22年的奋斗历程和成绩是对她执着践行党员承诺的见证和褒奖。大学教授黄大年,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国家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了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这些,都是对雷锋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更是对时代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

  榜样如旗矗立,精神润透心田。

  在为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上,众多“榜样”不断用实际行动传递着雷锋精神的火炬,让雷锋精神迸发出更加耀眼光芒的同时,引领着奉献的时代步伐划一前行。

  雷锋精神,犹如飘扬在中国精神天空的一面旗帜,迎风招展,旗声猎猎。尤其在三月里,这面旗帜的色彩更加鲜艳,光彩更加夺目。在这面旗帜的感召和指引下,雷锋的身影出现在大街小巷,雷锋的声音充满每一个角落,雷锋的事迹遍布社会各个领域。

  三月,风和日丽、春意渐浓,这是涅槃的期待。雷锋精神的种子植入土壤,得到了母爱般的孕育。

  三月,万象更新、生机盎然,这是新生的伊始。雷锋精神的花朵竞相盛开,迎来生命的再次怒放。

  三月,歌声激荡、学风劲吹,这是心灵的召唤。雷锋精神的果实丰硕遍地,再攀价值标尺的高峰。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端午之思 | 纪念的本真 在于把屈原还给历史
  2. 端午之食 | 艾叶飘香 飘的是乡愁
  3. 端午之思 | 找寻灵魂自救的"药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