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躬回望 故乡是我焦虑的避风港
张大志

2014年大数据首次播报春运迁徙实况截图。(资料图)

    毋庸讳言,我是一个故乡情结极其浓重的人。离乡这些年,我经常问自己,故乡对于我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我知道,它不仅仅是村里的岁岁枯荣的草木,还包括历历在目的人与事。岁月无情,故乡却是永恒的。无论在地理上,还是情感上,我们始终无法与故乡作别。 

  今年回乡过年,我写了许多关于故乡的人事物,其中的一些话题也引起了周围朋友的共鸣。看来,故乡的变化并非是个案,而是城市化进程中无可避免的进程。可以说,对于任何一个离开故乡的游子来说,对故乡都会有所思量。 

  生于斯,长于斯,却不能终老于斯。我想,正是这种美丽的乡愁赋予了乡村独特的魅力,人世间的许多情感都可以在返乡中得到体验。可以说,对于一个有故乡的人来说,无论故乡的面貌发生多大变化,它仍能给离家日久的游子许多心灵上的蕴藉。对于一个远离故乡的人来说,我对故乡一直是在观察,而非真正想融入。我想,村里的乡亲也许会用同样的目光来打量我。在这一点上,我亵渎了生我养我的乡村,疏远了亲我爱我的乡亲。我深知,故乡与我,不在于距离上的融入,而在于情感上的投入。 

  曾在在一个做评论的朋友微信里读到这样一段话:“承认吧,家乡是我们回去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方,我们离开的那一刻,到底是我们抛弃了家乡,还是家乡抛弃了我们,随着我们离开家乡越久,越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我们是归人,我们更是过客。”对于每个有故乡的人来说,故乡总是若即若离,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任何一个有故乡情结的人,内心都会有一个空间来安置故乡,都会在情感分裂中尽量保持纯粹。 

  这些年,我不断返乡,它构成了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基本经验。从距离上看,返乡就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运动,从这头到那头的循环往复。对我而言,只要父母还在,我每年都要回故乡,因为我的根深深地扎在那里。离开了根,终会因失重而引发地动山摇。我身边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同事,父母远在西安,他每年都会在寒暑假前好多天买好返乡的车票。用他的话说,父母年事已高,要多陪陪。父母在,年龄再大,终归是个孩子。父母在,距离再远,终要长途跋涉。返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重温儿时的生活经验,重走一遍父辈的生活方式。 

  可惜的是,这些年的城市生活让我越发觉得灵魂在凌空蹈虚,承受着许多虚无。我对乡村的印象还停留在少年时期,还停留在日渐老去的父辈身上。在这种恐慌中,我的童年记忆如同我的灵魂寄托在不属于我的肉体之中。实际上,在离开乡村之初,我便深刻感受到:儿时的乡村生活经验竟然使我无法应付即将开启的都市生活。都市生活完全迥异于乡村,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深刻意识到,仅仅在生活经验上,乡村与城市间便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差距大得让我无所适从,让我倍感无力,仿佛前二十年的人生白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人生是从二十岁之后才开始的,现实教会了我如何去应对突如其来的不确定。而我要做的,就是尽量与这些令人眩晕的不确定和平相处。 

  从内心来说,这些年乡村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毕竟它不再被贫穷所包围。曾几何时,能吃到一块猪肉那便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过年能穿上一件新衣便是最值得炫耀的事。如今,早已时过境迁,事易时移。我的父老乡亲早已在物质上雄赳赳奔赴小康,在心境上大踏步后现代,生活水准已然与城里人没有太大区别。吊诡的是,面对着日益富裕起来的故乡,我竟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惆怅感和疏远感,频繁的返乡并没有进一步深化我对故乡的感情。我甚至不断自责:之所以频繁的提起乡村,返回乡村,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我将其视为对城市生活不适与焦虑的避风港,心灵孤独与落寞时的避难所。对乡村的怀念,竟然暗含着我对过往乡村生活经验的留恋。在故乡面前,我仿佛还是一个未曾断奶的乡村弃儿,需要时时反躬回望,以寻求精神上的通透与明亮。 

  今天,当我们重新思索乡村这个话题时,细心地人都会发现,它与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在这些元素的冲刷、挤压之下,出现了格非先生在《望春风》里所描述的结果:“当我回家以后,我发现乡村没有了,突然变成一片瓦砾,我发现对我来说有两个世界远去了。一个是这几千年来的社会风俗、文化伦理,它所寄托与乡村的东西没有了;第二个是1949年以来,社会与革命对农村的改造,我小时候的那个年代也消失了。”是的,物理意义上的乡村正在变得面目全非,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是,这种现状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变相带给我们文化意义上的怀乡。 

  我们之所以怀念故乡,之所以愿意不辞劳苦回到故乡,除了那个浓的化不开的血缘纽带外,还有一种向后看的冲动在里面。海德格尔曾说,诗人的唯一使命就是重返故乡。当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消失后,何处还乡?恐怕只有在心灵上无限接近与回望。或许,终有一天我的故乡会从地图上消失;或许,终有一天我也不再频繁返乡。但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我怀乡,它是我在灵魂层面对故乡的祭奠。(苏州 张大志)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梦想倘若没有照进现实
  2. 拜猫为师:从不吃容易的食物
  3. 中国式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