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9-12来源:湖南文明网
还是故乡月儿圆
作者:唐剑锋

  总以为大诗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一种笔误。就是从“秦时”到今天,也只有一个明月。明月挂在天空,普照大地,怎么可能“故乡的月亮就明”,他乡的月亮就暗?杜甫却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我明知道不是诗人的笔误,却弄不明白诗人的用意。

  几年前,我来到女儿居住的城市,在这里一住就是八九年时间。早年间,我也曾在这里学习工作过,按说并不算陌生。在这里,我也结交了一些朋友,有了自己的“圈子”,也有自己的事情做,却总有一种还没有完全融进去的感觉。妻子、女儿、姑爷,大小外孙都在身边,是什么让我与这座城市总感觉有一种距离?一时也说不清楚。

  今年,我们回故乡老家过八月十五。吹拂着故乡的风,喝着故乡的水,看着故乡的高楼大厦和熟悉的公园、马路,还有认识的和同过事的故人,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面对此情此景,让我对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有了全新的理解:这绝不是诗人的笔误,而是我们没有他那样的经历,才没有理解他的用意。在我遥远的记忆里,“家乡的月亮”特别亮、特别圆。这个印象已深深地烙在了记忆深处,甚至形成了一个思维惯性,就算是来到“他乡”,也总以为这里的月亮没有家乡的月亮圆,没有家乡的月亮亮。

  其实,并不是他乡的月亮暗,而是我们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月亮。这个心中的月亮,一直就住在我们的心底,一直照着我们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走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直和我们一起苦、一起干、一起过。我们早已和家乡的月亮融为一体。我们和家乡的月亮夜夜相拥时,并没有发现它有什么特别,可一旦去了他乡,在中秋节的时候,望着天空他乡的月亮,就会想起我们在故乡和月亮相处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才有了一份惆怅。有人说,这不叫惆怅,叫做乡愁。

  乡愁不是愁。现代诗人余光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唐代诗人张九龄在《西江夜行》中写道:“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虽不是八月十五,却能清晰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切切难忘。

  乡愁不是愁,却让我们放不下。越是上了年纪,越是孩子长大,这种感觉越是强烈。乡愁是扯不断的思绪,就是今天进入手机、高铁时代,也并不能淡化我们的思乡之情。今天的乡愁,是一种情,是一种美,是一种善,是一团火,一种爱,一声祝福,一种牵挂。宋代才女李清照在《菩萨蛮》中真实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时才明白融不进去的原因,原来是割不断的乡愁。

  乡愁让每个人都产生了一种错觉:“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景是故乡美”。尽管很多人明知道这是一种错觉,却没人愿意指出来,生怕破坏了乡愁质朴美感的画面。这种错觉,早已变成了思乡之美、思乡之情。

  忘记了乡愁,我们或许真的就回不来了;忘记了乡愁,我们或许真的就会泯灭善良;忘记了乡愁,我们或许真的就会忘记曾经走过的路。让每个人心中都保留着“故乡月儿圆”的美好记忆,我们才会更加珍惜今天,我们才会努力开创明天,我们才会一直奔跑在追梦路上。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